这会给电影的票房带来多少加成尚不清楚。
路平安也不看重这个。
他看中的,是“评分”。
第二天《饥饿站台》的评分出来了。
8。4分。
得知结果后,路平安露出微笑。
实际上,他对《忌日》和《饥饿站台》的期望,除了电影票房外,更多的就是网络评分这一块。
路平安并不觉得《忌日》和《饥饿站台》的票房能冲到一个不可思议的地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俩片子都有其局限性。
前者上映太晚,已经有碟片了。
后者不太商业,比较挑观影人群。
所以想要靠它俩来给《十面埋伏》的票房砍一刀显然不现实。
但票房方面不行,口碑上面还是可以的。
杀人和诛心,缺一不可。
所以和豆瓣类似的电影评分计划应运而生。
这就是为接下来路平安要创立的豆瓣网站做准备的。
在国内电影评分网站没出来前,大众对电影好坏其实并没有一个特别具体的参考对象。
很多都是权威影评人说了算。
“大v、专家”们说好,那就真的好,民众怎么想的无所谓,民众的电影审美能作数?
而更多时候权威影评人又是意见不统一的,很难让民众有个直观且统一的概念。
所以豆瓣的出现,确实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这种垄断的。
现在路平安要做的就是这个。
早几个月前,他就抽调了一个小组,让他们以第三方的身份在天涯上开帖,详细测评以及和影迷们互动,给当下的电影打分并收集影评。
这就是简略版的豆瓣。
也是因此,由无数网友打出的分数便显得格外公平。
几个月来,参与评分过的电影也鲜少有意见不统一的,分数也基本都是“公认”。
权威性有了,影迷们便更加认这个。
这样没有收益的运作最终到底能不能起到作用,路平安并不会抱有改变电影环境等天真的想法,毕竟原时空豆瓣也做不到。
所以他的第一目的就只当是为自己开辟一个新的产业。
甚至于这个产业能给他赚多少钱也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