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夏随口报了一个数字:“等你们的生意好了,你们光是付给翻译的钱,起码得是这个数。”
两位村长听到数字,小心肝猛地一颤,居然让外人赚走这么多吗?
听着好心疼。
“所以,你们可以让村里的人学外语,等他们学好了,你们的生意也起来了,就算要付翻译费,也可以少付很多,岂不很好?”
说得好像很有道理。
村长欣喜道:“要不,咱们这就去学堂里挑几个聪明孩子,现在就开始学?”
安夏点点头,随校长去了学校,学校里只有几个女生,放眼望去一片男孩子。
安夏把那几个女生都点了:“她们可以。”
村长疑惑:“怎么男孩子都不行?”
“你们不也说了嘛,男孩子粗手笨脚,又粗心,万一给外国客人报价的时候,不小心少打了一个零怎么办。还是女孩子细心,不会出错。”
提到钱,村长觉得安夏说得对。
“人不够,还得挑几个。”
安夏又去村里转了一圈,把那个因为烧糊饭挨打的小姑娘也挑出来了:“她自学能学到看懂书上的字,很有天赋。”
两个村里的女孩,都被安夏挑出来:“嗯,人够了。”
有人急了:“啊?她们都学习去了,家里的活怎么办?”
“学习又不是连续不断的,家里的活也不是连续不断的,她们放学能干活,你们下了工也能干活。”
还有人不理解:“不是翻译吗?还要学其他的?”
“那当然了,要是客人问,你们为什么选泡桐木,有什么说法,还有问你两百斤的死人,要选多厚的板材,为什么?
你们不知道,外国人很讲究证据的,要当场给他们用数学公式算出来,不能说「估计着差不多」,不然他们不会买。”
安夏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村里人不辨真假,只觉得她说得好有道理。
再加上陈超证明,他确实给翻译付了好多钱。
村里人算了一下,做家务与赚大钱相比,那还是赚大钱香,地什么时候不能扫、鸡多饿一两个小时也没事,衣服多放两天洗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合算!
就这么决定了。
有紫金公司从中协调,电脑、网线很快到位,村里把村活动中心腾出来,做翻译培训班的教室。
所谓的翻译培训班,其实就是正常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