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听说甘宁赶来,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忌惮甘宁,总之是放弃了渡河计划,转而在岸上捆结柴木建立营寨。
有意思的是,后人将这个地方称为“关羽濑”。
为奖励甘宁的功绩,孙权后来将甘宁任命为西陵太守。
【益阳】
孙刘双方后续部队相继抵达,在两岸形成对峙。
鲁肃邀请关羽谈判,双方约定,见面的时候各自兵马都停留在百步之外,谈判双方将领只带单刀和少量随从见面。
这就是着名的“单刀会”。
因为某人在书里有所偏袒,后世都赞赏关羽单刀赴会的勇气,而实际上,鲁肃也是只带单刀赴会,相比关羽,鲁肃是不是需要更大的勇气?
史书上的单刀会有两个版本,说法各有不同。
一个版本是:
鲁肃向关羽说:“我们将领土借给你们,是因为你们被曹操所败,无立足之地。现在刘玄德已经得到益州,既没有归还荆州之意,在我方索取三郡之地之时,又拒不从命……”
鲁肃的话还没说完,旁边有人插嘴说道:“只有仁德之人才配占有土地,哪有一家永远占住不放的道理?”
鲁肃大声斥责那人,言语神色十分严厉。
关羽抽刀站起身来说道:“这些是国家大事,你这个人知道什么!”
说完这句话,关羽又使眼色让那人离开。
另一个版本是:
针对鲁肃的质疑,关羽说道:“乌林(赤壁)之战,左将军(刘备)身在行伍之间,戮力破敌,岂是无功?你怎有道理将土地收回?”
鲁肃说:“此话不然,我当时与刘玄德相见于长坂,你方军队还不到一千,已是穷途末路,我主孙将军念在你们无落脚之处,才拿出土地和士民相救济,而刘玄德却心怀私欲,如今益州到手,却又霸占着荆州之地,如此背信弃义之事,连凡夫俗子都不忍为之,何况是一方领主?”
鲁肃这一番话,令关羽无言以对。
以上两个版本,不论哪一个是真的,关羽都没有占据上风,因为他理亏。
后世有人帮刘备辩解,说刘备占据荆州理直气壮,并没有“借荆州”一说。如果刘备没有借,这场谈判怎么会如此被动?
双方在单刀会上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
谈判无果,孙刘双方僵持不下,战争一触即发。
【司隶,弘农,宜阳】
吴明一家人由一队骑兵押送,经过宜阳县。
所谓押送,其实是护送,夏侯渊派出的亲兵,哪里会为难吴明?
除了出兵护送,夏侯渊甚至还派送了两辆马车,方便这一家人在路上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