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落的窄袖束腰衣,发丝束起,女郎褪去了原本的天真、稚嫩,眉目沉稳,腰背挺直,自是一派尊贵淡然,不似深闺中养出的女郎。
只是在烛火的摇曳下,熟悉的五官隐约能够和当初在盛京马场上看到的面容重合。
项真看得怔然,莫名想起近来父亲寄来的家书,眼底失落。
父亲说得没错。
人总是会变的,有往好的变,譬如筠儿,也有往坏的边,譬如交州军中那些背叛了父亲的叔父们。
为了以后的锦绣富贵,为了父亲手里的兵权……
“怎么了?”
“没什么。”
项真回过神,敛眉笑了笑,“只是最近有些累了。”
赵筠已经将写好的课业收好,闻言看向好友,建议道,“你这些天总是跟着医女们游历,天越来越冷了,这几天就歇一歇吧。”
自得了王妃应允,府里的医女也开始了在荥阳郊外的一些偏远村县游历行医的生活,项真也跟着一起去了,只是天气一日比一日寒,日日在外行走也劳累。
想起了游历几日的所见所闻,项真脸上的笑逐渐消散,她环手交叠趴在桌案上,瓮声瓮气地应了下来后,又冷不丁地道,“筠儿,我如今总算知道伯母为何想要发展更多的女医了。”
赵筠侧眸,挑眉看她。
“没有女医,大多顾忌着男女大防,那些妇孺只能忍着痛着,若是生产时碰到了难产也只能靠稳婆,不能请医者,这是为天下女郎考虑,伯母可真好啊……”
一五一十地说着这几日的所见所闻,项真脸上恹恹,即便是在交州长大,她身边也是从来不缺医者女医的,从未想过平民女郎会陷入这样的困境中。
她对医术的喜爱源自于小时候,她在交州长大,见多了因医者和药材缺乏而丧命的军卒,对治病救人就有了念想。
以前还不明白平北王妃为何会如此重视女医,如今倒是彻底明白了。
世间条条框框的男女大防难以更改,可要是大周医女逐渐增多,不仅能给千千万万闺阁女郎提供多一条的出路,还能让她们不会因为男女大防而忌医,延误诊治。
赵筠安静地听着,当听到项真后面夸赞自己姨母的话后,唇角上扬,眼眸带光。
她姨母自然是最好的。
她也喜欢旁人夸赞姨母。
不过萎靡一会儿,项真又打起精神来了,而赵筠想起自己派人从戴氏主宅里救出的女奴,想了想,不禁问道,“女医那边可还缺人手?”
项真愣了愣,疑惑看她。
赵筠解释了一番这些女奴的来历,项真想了想,“缺倒是缺,不过缺的却是照料药材拾捡药材之类的人,最好还是要识字的。”
毕竟是要认得药材名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