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宏大,苍凉,沉重。
然,青史可鉴。
身虽殁,其志永存。
形虽消,其神长传。
天地间装不下的女子,她们来。
屋内烛火摇曳,将两人的影子投在墙上,院外的月光却已悄然爬过墙头,洒在庭院里。
赵楫斜倚在园中一棵很有年岁的石榴树下,望着天上的圆月出神。
李烛提着风灯走过,见他这般沉默,不由得停下脚步问道:“往日这个时辰,你早该寻些乐子去了,今夜怎的这般安静?是这荒郊野岭的不好寻乐子?不如元安自在?”
月光下,赵楫叹了口气,声音里带着几分难得的怅然:“就忽然就想起杜皎姑娘了。”
他望着月亮,轻声道:“晦卿你没有参与到整个案件中,或许会觉得我的伤怀很是奇怪”
李烛放下风灯,昏黄的光晕落在二人衣摆上,他沉默片刻,缓缓道:“你是想到自己小娘了吧?”
“或许吧。”赵楫笑了笑,“我小娘也是这样一个恩义两全的女子,当年我娘不论怎样和她闹,她都不吱声,我许久都未曾归家了,也不知她们坟头的草长得多高了,不说我了,对了,那群孩子,那些被拐的孩子们,都平安送回家了吗?”
李烛点了点头:“都送回去。”
赵楫踢了踢脚下的石子:“你何时启程回元安?”
李烛抬头望了望天色,月光已爬至中天,他收回目光道:“过一会就走了,我来就是向你们辞别的。”
“这么急?”
“押解犯人能不急吗?按章程,不敢耽搁。”
赵楫连忙站直了身体:“犯人?哪儿呢?”
李烛抬手指了指不远处的树林,夜色中隐约能看见树影晃动。
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几盏灯笼在林间移动,灯笼旁影影绰绰站着不少人影:“都在那边候着了,只等这边交代妥当便出发。”
赵楫“哦”了一声,望着树林的方向撇撇嘴:“我刚还在想那些是啥呢,也好,你先进去和中郎将和祝姑娘辞别吧,早些走,案件也有个着落。”
李烛点了点头,再次提着灯笼出来的时候,夜风穿过庭院,带着些许凉意,赵楫冲着那处一样了扬下巴:“走罢,我送送你。”
李烛笑了笑:“你要不要随我一道回去?”
第75章行道迟迟(三)
“我一时半会还真回不去。”赵楫唉声叹气,“中郎将说这瑕州的知州恐怕早就和那慈姑有勾结了,要不然慈姑也没办法在这地方作威作福这么久,我得收集证据,还有寻复阁的东家也要查查,接下来有的忙呢。”
李烛点了点头:“中郎将还是比我们稳妥。”
风灯的光晕在林间穿梭,将树影拉得忽长忽短。
走到近前,只见慈姑被关在一个结实的木头笼子里,她发髻散乱,脸上满是颓败与怨毒。
见两人走来,她猛地扑到笼边,双手死死抓着木栏,只能发出含混的嘶吼。
赵楫皱了皱眉,往后退了半步:“啧,关在笼子里都不安分,路上可得看紧些。”
慈姑忽然扯开嗓子声嘶力竭地咒骂起来:“忘恩负义的东西!杜皎那个小贱人不得好死!祝昭那个小贱人不得好死!还有你们这些帮凶,早晚遭报应!遭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