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和白兔会不会是说:史载先皇崩于元和元年的正月乙卯日,但其实,早在永贞元年十月的壬辰日,罗令则谋反案发之时,先皇就已经“死”了?
不,必须到此为止了。
裴玄静决定,在没有进一步佐证的情况下,绝不再向这条思路迈进,太可怕了。
还是看一看另一句诗吧。
七言诗第三句的“天军东北木易来”,变成了“天军东南木易来”。“北”字变成了“南”字,这个变化把裴玄静彻底弄糊涂了。从五行来说,东北方为木,所以原诗写天军自东北方向,有木同来,是合乎逻辑的。然而改成“南”字后,因东南方为火,这句诗就不通了。
既然想不通,就再看第四句——“此时换却家中土”。家中土?裴玄静心头一动,通常来说,家中土指入葬。“换却家中土”,似乎有迁墓的含义在里面。
她翻起面前的实录,在这里写着:元和元年正月乙卯日,先皇崩于兴庆宫咸宁殿。裴玄静记起在兴庆宫时,汉阳公主曾经提到过,先皇在永贞元年八月禅位后,便移居到兴庆宫中,还曾在勤政务本楼上会见过倭国来的遣唐僧空海。汉阳公主特别说过,就是在那次会见空海之后,先皇便一病不起,没过多久便驾崩了。
奇怪的是,实录里还记载着,先皇是在太极宫的太极殿发丧的。以裴玄静所见,从大明宫到太极宫的距离不近,从兴庆宫过去则更远。为什么要移殡到太极宫去发丧呢?这样做既没有必要,又不符合规制。
莫非“此时换却家中土”是暗指这个?
在永贞前后的实录上花了一整夜的时间,裴玄静没有得出任何明确的结论。
凌晨时分她方才蒙眬睡去,很快又被钟声惊醒。裴玄静按照规矩做了早课,朝阳渐渐地从窄小的窗牖探进来,把面前的席子染成温暖的金黄色。
她又沉浸到《推背图》的谜题里。也不知过了多久,突然“嘭”的一声,有什么东西穿廊而入,直接砸到窗上!
她向外一望,原来是只彩球。在廊下弹了几下,滚到门边便不再动了。
裴玄静欠身将它捡起来。
“炼师!”一个胖乎乎的少年跑到廊下,涨红着脸向她伸出双手。
裴玄静觉得他有些面熟,却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便朝他微笑一下,将彩球递过去。
“多谢裴炼师。”他欠身致意。转身的一刹那,从袖中掉出一个小纸团来。
裴玄静观察周围,确认没人注意时,才迅速捡起纸团揣入袖中。
当郭浣再朝这边望时,裴玄静已经从廊檐上消失了。他想,她一定把纸团收好了。
裴玄静关拢窗扇,借着从窗格中透进来的日光,迅速浏览了一遍纸上的内容。
这一惊非同小可。
她从没想过会读到如此奇特的文章——《辛公平上仙》。
乍一遍读下来,裴玄静根本不能判断这个故事究竟是疯子的呓语,还是胆大包天的想象,抑或是黑暗恐怖的事实。
她只觉得心跳如鼓,许多零乱的想法在脑子里四处乱撞,又似乎都在拼命地要向她揭示什么。太多的假设、线索、推论和谜团,全都围绕着《辛公平上仙》这个故事打起转来。经验和直觉都在告诉她,长久以来的迷雾即将被冲破,而这则写在皱巴巴的纸上的故事——《辛公平上仙》,就是那道划破夜空的闪电。
裴玄静激动得全身发冷。
“裴炼师!裴炼师!”有人在窗外低声叫她。她移到窗边,隔着窗棂看到一双明亮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