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彩灯之间,则是‘缓缓流动’的灯笼河流,那是黑压压的汴京百姓在移动。
再远处则是宽阔的御街,御街两旁不时的传来山呼的万岁的声音。
“圣人万岁!皇嗣万福!”
“圣人万岁!皇嗣万福!”
听到这呼声,龙椅之上的皇帝笑着伸出手指道:“那个,赏!重赏!”
一旁的大内官一番辨认道:“幡杆边上的那个,有红色鱼儿彩灯的彩棚,赏!”
说完,一旁听着的小内官便带着穿着金甲的禁军士卒下了门楼,朝着那边挤去。
皇帝起身,看了一眼皇后怀里的赵枋,招了招手。
赵枋走到皇帝身边,
“枋儿,看看,喜欢哪个,咱们就赏哪个!”
赵枋个儿小,探了探头后看不清,然后再大内官惊骇的眼神中,径直站到了皇帝刚才坐的龙椅上继续查看。
皇帝看到此景笑道:“枋儿当真是聪明!”
“父皇,这些花灯彩棚,可有勇毅侯家扎的?”
皇帝一愣,询问的看向了一旁的大内官。
大内官赶忙道:“陛下,那个有鲤鱼灯在金色牌楼下跳来跳去,寓意鲤跃龙门的就是几家合办的,其中就有徐家和齐家。”
戴着小金冠的赵枋眼睛一亮道:“那,就赏那个吧!”
皇帝抬了抬下巴。
赵枋从龙椅上下来,朝里面走去,重新回到了皇后是身边后,费力的抱起穿的厚实,看起来有些滚圆的月儿公主。
皇后座位的下首,还坐着皇帝的其他几个人,其中有嫔妃,也有勋贵家的大娘子。
平宁郡主笑看着赵枋怀里的月儿公主,歪头朝外看去道:
“这铮铮和飞燕姑娘,在外面呆了这么久,也不怕冷!”
皇后笑着和荣妃对视了一眼,道:
“平宁,你这话说的,不知道谁小时候第一次上宣德楼,把自己给冻得差点惹了风寒。”
“女官怎么劝都劝不回来。”
平宁郡主一愣,笑着摇了摇头:“母后,这都多少年的事了,儿臣都忘了!”
房间里传来一阵笑声,
站在外面的荣飞燕和柴铮铮两个人好奇的回头看了一眼,随后继续朝南边看去。
“铮铮姐姐,你看,那边彩棚,在表演舞火龙!”
宣德楼上壮观的场景,暂时驱散了荣飞燕心里的闷闷,
荣飞燕激动之下还从斗篷里伸出了一只手,朝御街的方向指着。
柴铮铮看了过去道:“是!就跟活了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