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由于飞行速度过快,它在红外探测系统中是一个顶着‘发热罩子’,托着发热尾巴,犹如流星一般的东西,根本无法锁定战机本身。
如果战机采用‘低可探测’引擎,那红外探测几乎等于失效。
再就是,高空高速战机的飞行速度,至少一秒一公里,当红外探测好不容易发现目标,对方早就飞出防御圈。
当然,里根号也曾动用最先进的光学探测器。
问题是,任何探测器都有一个‘反应时间’。
激光照射到高性能米格25,激光束是点对点的直射,引导导弹去攻击末端,信息回馈大约0。1秒。
而0。1秒间,高空高速战机已经飞出一百多米,激光束点对点直射,跟随战机向前快速移动,这個时候,沿着激光束攻击目标的导弹,必须修正角度,才可以继续沿着激光束奔目标。
试问,谁家的导弹,可以连续修正角度?
并且高空高速战机,不是制导导弹,后者可以计算出飞行轨迹,战机却是飞行员驾驶,可以随时改变飞行方向。
如此,光学探测系统也就陷入了一种循环,目标高速移动→激光追踪→导弹修正角度→目标高速移动····
直到高性能米格25飞出北美防空导弹最大射程100公里,或者导弹因数次修正角度,自身失控,或者导弹耗尽动能。
再然后,航速3。5马赫,一秒1。2公里,83秒冲出100公里射程的高性能米格25,完成逃离后,又回来了····
面对这种东西,谁不头疼?
至于用战机挂载空空导弹,进行拦截····
目前北美已经没有可以飞到3万米以上高空的战机,哪怕飞上去,发射空空导弹,进行超视距作战,却又要面对雷达扫描不到、红外探测不准、光学锁定失效等问题。
所以高空高速战机,确实是当前军事领域的bug。
当年北美和毛熊之所以放弃这个东西,主要是当时的战机,在3万米高空无法以3马赫的速度,进行长时间飞行。
否则引擎报废,飞行员猝死。
后来毛熊解体,北美自然不再研究这种玩意,改为引导全球研究北美最擅长的隐身战机。(现实中东方研究出来无侦-8)
万幸高性能米格25是重型战机,飞行距离有限,三元农业也没有航母、加油机,更没有可以突破宙斯盾防空系统的超高音速导弹。
否则这将是北美最大的威胁。
“我想不明白,骚扰里根号的米格25,为什么可以维持那么久的3。5马赫航速?”
旁边的参谋:“将军,它应该使用了三元建材配置的新型航空燃料。”
“赞美余三元,他确实搞出了了不起的家伙。”
舰队负责人詹姆斯·梅茨格中将,针对已知的高性能米格25,研究许久。
北美防务系统发来北美军事顾问-兰德公司,针对窦老三事件的评估报告。
该事件的本质,应该是余三元趁机爆发,打算轰开倭岛海关,令三元农业的瓜果蔬菜、肉类水产、零食百货等等,涌入倭岛市场。
背景是:倭岛断网半年,经济摇摇欲坠,急需解决民生问题,倭岛极有可能妥协。
然而三元农业被资本全行业封堵,大量产品积压,对方一旦轰开倭岛海关,或许半个月就可以主导倭岛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