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爱尚小说网>走进不科学番外在哪看 > 第三百零二章 遇事不决 7 4K(第4页)

第三百零二章 遇事不决 7 4K(第4页)

“接着以内外信息传播的时间差为原理,加上其他一些小手段,从而替代齿轮,达到信息存储的效果呢?”

巴贝奇越听眼睛瞪得越大,而一旁徐云的表情则是。。。。。。

???。

摆烂。jpg。

怎么说呢。。。。。。。

从小麦之前说出那番话后。

徐云差不多就对现在的情景有了心理准备。

毕竟小麦的思路,明显就是奔着水银延迟线存储器去的。

没错。

水银延迟线存储器。

照前头所说。

如果将计算机史视作一位小说主角,那么存储器的发展史,则无疑是一位标准的女主——还是第二章就登场的那种。

除了最开始高卢人帕斯卡发明的“加法器”不需要存储之外(因为直接把答案写下来就行了),其余所有计算机的发展时期,都离不开存储器这玩意儿。

历史上最早的数据存储介质叫做打孔卡,又称穿孔卡。

它是一块能存储数据的纸板,用是否在预定位置打孔来记录数字、字母、特殊符号等字符。

打卡孔最早出现于1725年,由高卢人布乔发明。

一开始它被用在了贮存纺织机工作过程控制的信息上,接着就歪楼了:

这玩意儿曾经一度被作为统计奴隶人数的存储设备,大概要到1900年前后才会回到正轨——这里不建议嘲笑,因为统计对象除了黑奴外还包括了华人劳工。

到了1928年,IBM推出了一款规格为190x84mm的打卡孔,用长方形孔提高存储密度。

这张打卡孔可以存储80列x12行数据,相当于120字节。

打卡孔之后则是指令带,这东西有些类似高中实验室里的打点计时器,算是机械化存储技术时代的标志。

而打卡孔和之后,便步入了近代计算机真正的存储发展阶段。

首先出现的存储设备有个还挺好听的名字,叫做磁鼓。

最早的磁鼓看上去跟按摩棒差不多,运作的时候会嗡嗡直响,有些时候还会喷水——它的转动速度很快,往往需要加水充作水冷。

而磁鼓之后。

登场的便是水银延迟线存储器了。

水银延迟线存储器的原理和小麦说的差不多,核心就是一个:

声波和电信号的传播时间差。

当然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