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多日不见聊起来没完,说说笑笑半日才散,秦嫣然还给了梁信一张摘星楼最高层的票,应开霁又送了摘星楼的读书卡。
离开报社后梁信立刻去了房屋中人那里,他决定在这里买个宅子,一来是他舍不得秦嫣然,二来这里确实值得定居。
这里出门就有各种吃喝玩乐的地方,街上管的又严他就是自己出门也不怕出事,实在自在的很。
见了中人后发现这里的宅子果然紧俏,那是有钱都不能立时买到,价格也是月余就能涨一次,他赶紧给了中人大笔银子让他随时给自己留意,有好的就立刻定下来,不用先知会他。
回到客栈梁信又给家里人写信让他们也赶紧来逛一逛,这里实在值得出游一次。
梁母收到他的信细细看了好几遍对梁父道:
“儿子莫不是傻了,竟然让咱们去那里玩,之前明明提起那里就是一肚子气,也没说见没见秦嫣然,就不该去找,像是我们家上赶着一样。”
梁父其实不爱出门,古代出行一次实在麻烦,又是秦嫣然去的地方,他最近不爱听见云州城几个字。
可是儿子信里又说的情深意切仿佛他们不去就亏了,再三考虑后还是决定去。
他家信儿是老大,秦嫣然却有好几个比信儿大的哥哥,秦家说是一家子都去那里找人了,让他家信儿独自面对人家一家子岂不是落了下风,所以必须去。
于是也立刻打点行囊出发了。
而这个时候秦嫣然一家子也到了,秦父在碧云城外还雇了一个人,如今这里热闹,所以专门有些人就做些给外地人引路带看的生意。
秦父雇的这个还是个书生,最近好些书生都爱做这种事,毕竟凡是雇佣他们的都是大户人家给的银子很多,那舍不得钱的自己进城怎么也能熟悉了,但大户人家爱找个接引。
这样给人介绍城里面貌跟引路的事儿对着雇主少不得要客气些赔个笑脸什么的,书生一般自视甚高是拉不下这个脸的,但是碧云这里识字读书的人多如牛毛,他们也就不值钱了。
闻人笑那学校里二三年就能毕业一批读书识字的出来,速成班更是快,最基础的学校也不用学什么做科举文章,只要能写个八百字小作文能算数就算毕业了,厉害些的继续升学,不过大部分能力一般拿了毕业证就走。
有了这个毕业证出去后周围的工坊、商户的掌柜、或是衙门的一般职位等等都抢着要,于是来上学的也就越来越多。
基础学校学费又低,如今就是七老八十都有来进学的,有些人本就会些手艺,再来学些日子出去就更是不得了。
这样一批批的毕业生出来进入各行各业让读书人的含金量一下子下降了许多,大批来这里的学子也拿不起架子了。
因为人家学校教的东西实用,真论起来在就业市场他们还不如人家,所以还清高什么?
碧云来的客人多起来的时候闻人笑就让学校那些年纪小的孩子一个个出去当导游锻炼了,既有银子拿,又能训练他们接人待物的本事,在自己地盘也不怕有人敢欺负孩子们。
于是这里的地接导游行业渐渐地读书人就自发的多了起来。
秦父雇佣的这个叫方芦,方芦不是这里人,不过前几年家乡日子过不下去听说这里好就一家子搬迁过来了。
来了这里果然全家都找到了活儿干,时间久了攒了点银子方芦又捡起了自己的学业。
他如今在文学院跟着以前京城来的翰林学习,这样的老师他以前想都不敢想,如今也是乘着这里的东风捡便宜了。
不过碧云的课程跟以前传统的夫子教的不一样,每周完成学业就能自己安排时间,方芦悟性还不错,所以每周早早的完成功课就出来做事补贴家用。
秦父看他言行举止很是不错才选了他,一问之下知道人家还是学子更是惊讶,多说几句后更是发现这里来往接待他们这些外乡人的竟然基本都是学子。
于是好奇道:“这样不会耽误功课吗?你们夫子也愿意放你们出来做事?”
方芦笑道:“自然愿意的,您有所不知,我们碧云的书院教学的法子跟别的地方不大一样了,而且也更看重大家入世的能力,这里选官也不要只会读书的呆子的,我出来做事儿学期末还加学分的。”
秦父又问:“学分又是什么东西?”
方芦道:“我们这里一年上学俩个学期,每一学期夫子要给打分,不光看学业好不好还要看平时的能力,分数高了书院还有银子做奖学金发给优秀学子。”
秦父一家子听了面面相觑,人家这里已经这样学功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