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所谓的赈灾,竟也如此无力,甚至……有人还要贪墨这些银钱。
一半?活下一半竟已算成功?那城外那些绝望的面孔……他不敢细想下去。
看着儿子深受震撼的模样,皇帝心中微软,伸手摸了摸他的头:
“你有此仁心,能关切百姓疾苦,朕心甚慰。
明日早朝,会再议蜀地蝗灾及流民安置之事。来与不来,你自己决定。”
他顿了顿,妥协到:“之后早朝,你也不必日日都来,每五日来一次即可,其余时间,依旧去尚书房好生进学。
至于今日你逃学逃朝之过,不能不罚。罚你写一篇千字检讨,明日交给太傅。”
听到“千字检讨”,赵庚旭的小脸瞬间垮了下去,但也知道这已是最轻的处罚,只能丧气地应道:“儿臣……遵旨。”
他蔫头耷脑地退出了御书房,吩咐随从将买给八皇子的小玩意送过去。
至于给太子哥哥和太子妃嫂嫂的礼物,他想了想,还是先收着,等风头过了再找机会偷偷送去。
翌日,天还未亮透,紫宸殿内,百官惊异地发现,九皇子赵庚旭竟然来了,虽然依然站得歪歪扭扭,时不时掩嘴打着哈欠,眼角还挂着困倦的泪花。
皇帝瞥了他一眼,眼底闪过一丝微不可察的欣慰。
议政至中途,皇帝命户部官员详细禀报蜀地蝗灾最新情况及赈灾进展。
一名户部侍郎出列,手持笏板,禀报道:
“启奏陛下,赈灾粮款已按计划全部下发各州府,各地官员正在全力组织扑蝗及赈济事宜。
然……蝗虫之势,铺天盖地,非人力所能急速扑灭。
如今之计,或需等待天气转冷,蝗虫自然消亡,或待其继续南迁,进入骠国境内……”
这番话看似说了些什么,实则等于没说,全然是在推卸责任、消极怠政罢了。
就在这时,一个带着稚气却清晰的声音响起,打破了朝堂的沉闷:
“为什么不能放火烧?”
众人循声望去,竟是九皇子赵庚旭。他似乎还没完全睡醒,但眼神却带着一种认真的困惑。
那户部侍郎闻言一愣,显然没料到九皇子会突然发问,忙躬身回答:
“回九殿下,百姓……百姓爱惜田地,岂肯轻易焚烧?且大火蔓延,恐伤及人畜房屋……”
赵庚旭皱紧了小眉头,逻辑清晰地问道:
“蝗虫过境,难道还能剩下粮食吗?既然横竖都是绝收,为什么不烧掉蝗虫,防止它们侵害其它农田?
烧完之后,朝廷给受灾严重的百姓补偿银钱和新的良种,让他们明年能重新开始,不行吗?”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如果有些地方蝗虫较少,可以下令让百姓把家里养的鸡鸭鹅都赶到田里去吃蝗虫,想来百姓应该是愿意的,这样也可以减少一些喂牲畜的粮食。
而且……而且我听说,蝗虫抓起来用油炸一下,是没有毒的,人也可以吃,是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