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从地理和战略部署的角度而言,巨龙门事实上是被孤立出来的。它不是完整防线的一环,而是一个孤零零被凸显出来的支点,既是屏障,也是陷阱。
在北方半岛彻底被杜鲁奇占据之后,在守卫凤凰门的伊泰恩驻军仍在把守的情况下,查瑞斯王国的援军只能绕道。他们必须穿越纳迦瑞斯王国,从环形山脉的血火峡路一路艰难行军,才能抵达巨龙门,与那里的卡勒多守军汇合。
所以,放弃巨龙门是不可能的,巨龙门没有任何被放弃的理由。
巨龙门是由伟大的卡勒多一世亲手所建,它承载着卡勒多王国最古老的荣光与记忆。对卡勒多而言,这座雄关不仅仅是一道防御要塞,更是一种象征,一种传承,一种无法被轻易背叛的信念。(812章有介绍)
刨除这些厚重的附加意义不谈,单就战略角度而言,巨龙门的存在同样无比重要。如果放弃此地,那么从纳迦瑞斯方向赶来的援军,就只能选择独角兽峡路,与独角兽门的守军会合。
更重要的是,巨龙门内部储备了足够数万大军消耗数年的物资与储藏,这些粮秣、兵器、甲胄与补给,都是卡勒多王国积攒无数岁月的成果。
若是放弃巨龙门,那么这些物资该如何处置?难道要眼睁睁看着落入杜鲁奇之手?烧毁它们?毁掉它们?
巨龙门的卡勒多守军的脑子抽了?
这时,阿苏尔的指挥体系弊端再次暴露,而且被无情放大。多线的权力割裂,多方的犹豫与相互掣肘,让原本该果决的抉择拖成了内耗。
这时,N重奏再次奏响,像是命运无情的回声。
芬努巴尔,这个叛徒,是真特么该死啊!
在巨龙门不能放弃的情况下,阿苏尔只能被迫将一部分部队驻扎进巡猎林,以此作为战略支点。
这些部队并非单纯的防守力量,而是被赋予了多重使命:一方面,它们能够形成一道完整的防线,将巨龙门与夜白河牢牢连接起来;另一方面,在必要的情况下,这些潜伏在森林中的军团还能像猎鹰般猛然扑出,骤然从树海深处冲杀出来,与跨越夜白河的部队遥相呼应,从侧面对守在北方半岛通道的杜鲁奇发起突如其来的打击。
这种设想并不仅仅停留在战术层面,它还具备着宏观的战略意义。
因为一旦这些部队与巨龙门的守军互为犄角之势,他们甚至能够在林海深处展开突袭,一路强攻至凤凰河沿岸。
若是成功,他们便可绕到杜鲁奇的背后,对其侧翼进行沉重打击。届时,在北方半岛的战场上,双方将陷入一场极其残酷的拉锯战。
而一旦局势被彻底搅乱,阿苏尔还有望打破杜鲁奇所构筑的封锁线,与阿瓦隆、查瑞斯的盟友重新建立联系,战局的走向将因此被完全改写。
然而,正是这种可能性,反而正中杜鲁奇的下怀。
杜鲁奇虽然不畏惧正面搏杀,但在敌人自以为得计的地方布下陷阱,岂不妙哉?
这是一种智商和战略上的碾压!
为了应对这些潜在的攻势,第十五集团军的两支大军团部署在巡猎林中。
瓦瑟利尔的大军团,悄然布置在凤凰门后方那片密林之中。依托森林的天然掩护,他们既能与坚守在凤凰门内的伊泰恩守军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又能形成一道深厚的屏障,稳稳拱卫在第十四集团军的整个侧翼之上。
这样的部署不仅能够阻断敌军可能的绕袭,还能肃清那些潜藏在阴影中的影子战士。若是局势需要,他们甚至能够跨越边境,直接深入阿瓦隆的腹地,以一种极具威慑的方式,从侧后方给予第十四集团军最强有力的支援与策应。
与此同时,埃拉希尔的大军团则承担起另一份沉重的使命。
他们将部署在巡猎林的深处,充当稳固的支点,直接与第四集团军下辖的大军团连接起来,从而构建出一道闭合式的战线。
这样的布置,不仅是为了阻击那些后续才反应过来、企图对北方半岛展开报复性袭击的艾里昂绕行部队,也是为了在必要时刻配合塔洛斯的第五集团军。无论是主动向巨龙门发起强攻,还是被迫抵御来自巨龙门守军的凶猛反扑,他们都必须承担起这份双向的责任。
可以说,一旦杜鲁奇在艾里昂王国北方的战略部署彻底成型之后,局势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卡勒多王国,这个素来骄傲自矜的国度,也将不得不在沉重的压力下做出选择。
在掠夺者之所迎来一次决定性的会战……
在巨龙门—夜白河防线进入战略相持的局面下,阿苏尔与杜鲁奇根本不可能在掠夺者之所展开所谓的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