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时说:“校长先生,你是美国人,出生于英语环境,犯错的可能性低。但如果是外国人呢?现在要搞全球大学排名了,国际生的感受总得考虑一下吧?”
艾略特陷入沉思,没有表态。
陆时便继续道:“学习过音标就不可能犯这类错误。因为会自然地先主动‘拼读’,而不是直接‘拼写’,前者注重读音,能避免很多错误。”
艾略特依然在思考,
良久,
“你继续。”
他对陆时手中的纸笔点点头,示意陆时继续传授李黛单词。
陆时也没多想,奋笔疾书。
过了片刻,艾略特忽然拍了拍他的肩,
“几个问题。”
陆时“啊?”了一声,
“怎么?”
艾略特指着一个声调符号,问道:“陆教授,这是什么?”
陆时的笔僵住了,
国际音标表内所定的声调符号只有8种,这对研究描写声调语言是不够的,
后来,中国的语言学家赵元任提出了声调的拉丁字母,让它适用于一切声调语言,后为国际多数学者所采用。
而赵元任的那些增补,发表于1930年的《语音教师》上。
现在才1901年。
“咕……”
陆时咽了口唾沫,磕磕绊绊地解释。
艾略特点头,
“那,这个呢?”
他又指出了一个当下的国际音标表中没有的符号。
陆时挠头,说:“半开央不圆唇元音。”
艾略特不解,
“同样是无对应圆唇元音的非圆唇元音,为什么「」位于线左边,而「」、「」位于线上?”
陆时:“嘶……”
彻底给尬住了。
他也没想到对方会问这么深的问题。
自己只是一个翻译,知道如何应用音标,对音标史却是一窍不通。
陆时问:“校长先生,你不是学化学出身的吗?怎么会懂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