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正是克里斯蒂安·蒙森,《罗马史》的作者,
按照原历史,蒙森会在190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但是现在被陆时一通搅合,肯定是没戏了。
卡斯滕斯露出贱贱的小表情,对普朗克微妙地眨眨眼,低声道:“教授,你说蒙森教授从夏特内回柏林的原因是什么?我怎么觉得……”
普朗克眉头皱起,
“别说了。”
正所谓“祸从口出”,在量子论饱受诟病的当下,他可不想再生事端。
卡斯滕斯却是年轻气盛,暗暗嘀咕一句:“我看啊,蒙森教授是有些拿不住面子咯~”
本来,诺贝尔文学奖想蹭蒙森的热度,
但最后的结果,反而被全欧洲的文学家们抵触,让给了真正名至实归的托翁,
这对蒙森声望的打击是无比巨大的,甚至可能让他沦为笑柄。
蒙森结束退休生活,重新回归柏林大学,肯定有一个原因是拉帮结派、再立山头,否则,名声有可能就臭了。
学术是个圈,总归逃不脱。
普朗克又瞪了学生一眼,说道:“赶紧吃饭,一会儿回实验室去。”
卡斯滕斯叹气,
“教授,你怎么就是……唉……”
他觉得普朗克什么都挺好的,唯一的问题就是不争。
量子论,多么先进的学说?
结果……
“唉……”
卡斯滕斯又叹了口气。
普朗克无奈道:“超人一步是天才,超人百步就是疯子了。等你真正开始做自己的项目,你自会明白我如此行事……”
话音未落,蒙森那边又传来了吵闹声。
普朗克回头。
只听蒙森在那边说道:“可笑!可笑至极!这什么全球大学排名?我们柏林大学怎么可能比不过慕尼黑大学?我看,这个《镜报》的主编是脑子进水了。”
普朗克有点儿懵,
“什么全球大学排名?”
他看向学生,
“你知道?”
卡斯滕斯不由得一脸尴尬。
这个表情就等于是回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