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时不由得想到了《亚威农的少女》,
“这个……这个是立体主义!”
毕加索如梦初醒,
他回头,双眸渐渐恢复了神采,看着陆时,
“好!这个名字好!就是立体主义!”
事实上,在蓝色时期和立体主义之间,毕加索还有一段经历——
玫瑰时期。
从这个名字就不难看出,它跟恋爱有关。
当时,毕加索在巴黎蒙马尔特区永久地定居下来,并与菲尔南德·奥里威尔的同居,
柔和的粉红色调开始渗透到他的画布上,
没用几个月,那种暖洋洋的、娇滴滴的玫瑰红色便代替了空洞抽象、沉重抑郁的一片蓝色。
而现在,因为陆时这只“扇动翅膀的蝴蝶”,立体主义竟然提前诞生了!
陆时又看向那幅画,
画中所绘,显然是玛格丽塔和菲利斯,
尽管五官已经面目全非,甚至“错综复杂”,但任谁都能看出两人在争吵。
这就是立体主义的神奇之处,
它能清晰地传达出两人争吵的氛围。
陆时问:“这幅画叫什么?”
毕加索沉吟,
叫《吵得面红耳赤的少女》?
或者……
《修罗场中的少女》?
毕加索觉得这两个名字都十分贴切。
但他看了眼玛格丽塔,视线又在菲利斯的脸上停留片刻,到嘴边的话瞬间就咽了回去。
他说:“要不就叫……争执……《争执中的少女》?”
这名字起得不错,
陆时又想到《亚威农少女》,
那幅画的主题是把放纵和死亡联系在一起,因为当时的法国有很多人因纵欲而染病,并在痛苦中死去。
所以,在画中,五个女性都赤裸裸露出病态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