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各位食客的意思,他现在一把年纪,丢了家业成了这家饭店的打工人。
“还清利息后还是可以赎回来吧?”宋巧根据年代剧的情节胡诌。
哪晓得她还真说对了!
别人一听以为她是政府的人,不光说话客气几分,就连其中缘由也讲的明明白白。
“补上支出、利息和股息,几年下来得一两千呢。”
八卦的群众一听,纷纷倒吸一口凉气。
就这一月十几、二十几的工资,不吃不喝也挣不了这么多啊。
有人惋惜打量这间不大不小的餐馆,想起自己祖祖辈辈都在这里吃饭的光景,忍不住红了眼眶。
“可惜喽,往后这里做什么生意都是公家说了算。”
“这点还不算啥,现在冉大爷老了也干不动了,没了这间饭店往后可咋办?”
宋巧跟着众人目光观察这家餐馆。
虽然都用漆粉刷过,可是能看得出原始好木材和花纹,要是随着改革拆了再建,确实是可惜这间老建筑。
第二天,宋巧拿着清单到了街道办。
街道办事先了解东山岛妇联的建筑队,他们派人去乐县看过。
妇女们很有干劲儿,工艺质量也是中等偏上,结合每日五毛工钱,性价比不错。
“现在我们找了老师傅培训各项工艺,建筑队除了之前的砌墙、抹灰、和水泥等工序,还新增了木工,做简单的门窗框不成问题。”
说着,宋巧拿出妇女们学习的照片。
街道办看着照片很是惊讶,用拍照来记录妇女的工作,这是笔不少的开销。
也明白宋巧是有意把建筑队培训成一支工艺齐全,质量上乘的队伍,并不是随便玩玩而已。
“不过我们就三间办公室,按照一月的工期也只需要十人左右。”
接待的干事带着宋巧去了施工现场。
三间屋子已经烂得只剩下框架,施工流程和东山岛学校的宿舍大抵相同。
宋巧走近抬头看着梁架和支架。
“别看这些是老木头,结实的很。”干事担忧宋巧想换掉原有的骨架梁,那造价可就得翻一倍。
“你们这边都是这种风格吗?”宋巧指了指梁头上的花纹,昨儿在饭馆也看见了。
顺着她手指看去,干事拍着脑袋说自己糊涂,竟忘了给宋巧讲最重要的事。
“这些上面的花纹不能磨,要保持原有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