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爱尚小说网>上命昭唐免费阅读 > 浅谈(第2页)

浅谈(第2页)

代宗绷不住,把群臣召集到一起再辩。太常寺被批为罪魁祸首,受到强烈的舆论攻击和代宗的猜忌,于是派出一员大将,独孤及。独孤及在“听证会”上舌战群儒:“受命于神宗,禹也,而夏后氏祖颛顼而郊鲧。缵禹黜夏,汤也,而殷人郊冥而祖契;革命作周,武王也,而周人郊稷而祖文王。太祖景皇帝始封于唐,天所命也。”

反正一大堆理论,又把中书门下说赢了。

但五代史官评价这件事,却认为:呜呼,礼之失也!经纬之罪也!学者好为曲说也!人君临时申其私意也!

意思是:不堪入目啊,礼崩乐坏呀!这是谁的罪过?经学!经学家!以及皇帝不够博学!

所以,通过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唐代虽有《开元》、《显庆》、《贞观》诸官方礼。但礼乐从没统一过。涉及礼乐的大小事,没人提意见,就按当事人的说法处理。如果有人质疑,就辩经,谁赢了听谁的。

终唐之世,围绕礼乐、制度、政治上的辩经、嘴炮、互喷、君臣格斗从未停息。性别上,不止男人,女人也有。所以谈唐朝,不要张口就是什么礼。这不合规那不对。你的礼乐能说服圣人,说服宰相,说服张三李四王二麻子,但搞不好就会从各个单位跳出来一堆甲乙丙丁:“我反对!”

他们不止反对,还能和你说出一大堆理论。

另外,再说一下。

唐在政治上的用语,很有先秦、两汉的味道。

新年朝贺词:“元正首祚,景福惟新。”

“唯皇帝如日之升。”这句话出自诗经——“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不胜大庆,千秋万岁。”出自韩非子,也是两汉很流行的瓦当词。

“行舟不息,坠剑方遥,验刻而求,可谓谬矣。”

“况天人之际,其肃恭之礼,以两君为喻,不亦大乎!”

“卿云引燎,灵迹盛事。慎终如初。长福万姓。”

“仲类于上帝,配我高祖。在天之神,罔不毕降。禅于社首,佑我圣考,祀于皇祇。在地之神,罔不咸举。”

“维天生人,立君以理。维君受命,奉天为子。”

“先王大教,敢不底行?”

“圣母临人,永昌帝业。”

“甘泉雍畤,后土汾阴。”

“获兹神符,应于嘉德。”

这只是一些我记得的,是不是很有那味?

是的,我觉得,写唐代小说,如果涉及到的剧情,行文没这种感觉,写出来的对话给人一种宋明既视感,那就太出戏了。你可以像先秦、像汉、甚至像魏晋,可以翻译腔,但唯独不能像宋明清,因为它还没出现。

文言文读得多的朋友,应该一眼就能分辨出唐文、汉文、魏晋文章、明文。

二,名词。

上帝:这个不是漂洋过海过来的舶物。是中国人根据耶稣在西方的地位,把耶稣翻译为上帝。

古人哀嚎一声:“噢,我的上帝!”

你也别觉得:什么玩意?你崇洋媚外呢?

爷:这也不是满清的专属词。不要唐人对别人说一声:“爷!里面请!”就觉得是清宫戏。如果你觉得是,那我只能说,你被辫子戏毒化太深了,已经到了风声鹤唳的地步。

阿某:这也不是满清的专属词。阿兄,阿父,阿翁,阿弟,阿姊,阿妹,阿哥,阿爷,这也是早就有了。

顾炎武《日知录》——唐人谓其父曰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