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就有一个现成的,能拿奖的模板在前面,有电影版有版,应该是没多少可以动刀的地方了。
到时候找到的感觉和剧本不符,又要修改过来,那对于演员而言,就是重新去寻找感觉,那反而还是得不偿失呢。
谁能保证,你找到的感觉就是正确的呢?就是贴合剧本的呢?
不能够啊
导演朱正文说道。
“不要太偏原作了”
说话之间,李轩已经走远了
此时的李轩,就拿出了纸和笔,开始写起来。
模拟的真实程度,和自己对角色的理解本身是有关系的,也就是说,自己理解的越深刻,角色才能越深刻,才能演的越好。
本质上,还是看自己的‘本事’。能否将角色临摹出深刻来。
《活着》有点像《骆驼祥子》。两个人,都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倒霉蛋——哦不对,生在混乱年代,就足够是个倒霉的事。
很多人拿他们两个来对对比,毕竟,从年代和倒霉程度上来看,这两个好像确实是有一些共同之处。
你确实是挺郁闷的。
毕竟他们受到的就是这样的人生。
因为这一点共通之处,所以老舍和余桦才能写出这么有共时性的作品来。
关注的是那个年代的小人物。
此时此刻的李轩,就想到了小人物这个着手点。
这个关键的着手点。
此时的李轩开始下笔。
红红的高粱堆满仓,我是地主小福贵儿。
蓝天白云,田地,粮食。
睁开双眼,就出现在了堆满粮食的地方。
满仓粮食。
我是地主家的儿子。
我姓徐。
叫徐福贵。
这辈子吃过最大的苦。
就是喝药。
我有着爱我的爹娘,有着好多田地,有宅邸,不用为吃不饱饭而感到忧愁。
幸福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