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便是张辅寿命悠长,政治中的胜利者总是最后活下来的那个人,正如在三国东汉末年并不出彩的司马懿,最后成为赢家便是因为他超长待机。
在永乐时期的张辅,或许只是第一战将,等到永乐皇帝一旦去世,张辅的身份便立刻举足轻重。
张辅这种人在洪武时期,那是要被安排一桩大案处理掉的。
如果有朝一日李显穆想要真正秉政天下,他就一定需要一位军方盟友。
譬如历史上的于谦,自己以兵部尚书身份掌管京城兵权,亦或张居正,北有李成梁,南有戚继光,但凡这等权臣必有军方势力拥护,才能稳固政权。
而最稳妥的关系便是联姻。
李祺可谓谋之深远,在他还不知道李显穆未来的情况下,便替他铺好了这一条路。
“可陛下能够放心我翁婿二人,一文一武占据朝堂之事吗?”
李显穆深深皱着眉头,“看来要为自己制造几个表面看起来旗鼓相当的政敌,且藩王之事不能多言,要让皇帝相信朝堂上有足以制衡我翁婿二人的力量存在才是。
淇国公丘福,在靖难之时功列第一,让他与岳父打擂台应当可行。
待到时机合适,将其拿下即可。”
之前李显穆准备进言,废除藩王世袭制,改为降等承袭,可如今想来,还不到时候,削夺皇族力量实在过于敏感,当今皇帝虽然是靖难起家,可却不一定愿意接受。
淇国公丘福,李显穆知道此人志大才疏,只是一员冲阵的猛将,并无政治头脑,这等人战场上或许有用,朝堂之上玩死他,只需要一两句话,可谓不费吹灰之力。
“制衡我的人又该选用谁呢?”
世人怕是做梦都想不到,李显穆还不曾威压天下,就已经开始主动给自己制造政敌。
养寇自重!
“能让皇帝信任且认为足以制衡我的,也只有内阁那些人,内阁众人皆是才智之士!
宰相之才!
接下来我立下功劳之后,可以主动向皇帝举荐杨士奇几人做事立功,提高他们在朝廷中和东宫中的地位,以免一家独大。
这样一来应当可以安稳度过永乐朝,并且攫取到足够的威望和资历。
如今是永乐八年,不知当今陛下还能在位多少年,是十年,还是二十年,那时我已然年近三十,甚至三十余岁,足够领袖天下群臣!”
……
离开京城之前,李显穆的最后一站,自然便是东宫。
实际上自他为太子争辩妖术之事后,已然极其疏远东宫,可朝野之中,关于他是太子党之事,依旧风行不止。
他依旧恪守避嫌之事,如今他即将离开京城,前往江南,身为东宫詹事府少詹事总该。见一面太子,否则便是不知礼数。
“显穆,如今京中之事不会对你造成太大影响吧?
若有,我找人去将散播之人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