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智云微电子对自家的28NLP工艺的公布上,就是围绕着低功耗来进行的,但是其他的就不怎么说了,比如关键指标晶体管密度,智云微电子从来没有公开说过,外界也只能是进行推测而已。
但是不管怎么说,智云微电子的28NLP工艺,在当代的各厂商的二十八纳米工艺里都是属于一流水准,并且在低功耗上控制的更好。
因为28NLP这种特殊工艺的成功,智云微电子的成熟工艺部门还在积极研发二十八纳米加强工艺,即28SLP,用来生产一些更高性能的芯片。
同样一个工艺节点上,如果深入开发研究的话也是可以搞出来好几个分支的,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选用不同的工艺技术,继而达到客户想要的效果。
比如对低功耗没有要求,追求更高的性能的话,就可以使用研发中的28SLP工艺,如果对低功耗有要求,那么就可以使用28NLP工艺。
同时开发不同的封装技术,比如车规级芯片就对封装技术要求非常高,需要让芯片在各种极端环境里都能稳定运行。
而航空,航天领域就要求更苛刻了。
芯片的工艺技术研发,也不仅仅是在工艺节点上,还有提升产量,降低成本等领域的研发,还有封装技术的研发。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领域非常多的。
当然,工艺节点永远是重要的。
因为任凭你把其他芯片工艺技术吹的天花乱坠,你二十八纳米工艺的芯片,在性能上就是比不过十八纳米工艺……而且是有着成倍的差距。
WZ2000芯片的发布,在当天晚上就已经掀起了网络上的各种讨论。
而数天后,随着第一批发售的WZ2000芯片陆续通过快递,发送到客户手中后,网络上顿时就有了关于WZ2000芯片的各种详细测评。
某个二次元网站中,一个科技领域的UP主第一时间就上传了其评测视频。
这个UP主为了做视频,不仅仅购买了一台首款搭载WZ2000芯片的天方电脑台式机,同样还购买了WZ2040芯片进行其他的单独测试。
而对比测试的则是当下主流的英特尔第三代I3以及第四代I3,还有奔腾双核的芯片,同样还有同级别的AMD的入门级产品。
各种测试的展示内容非常多,而测试的结果也和发布会上说的差不多,这款芯片在多任务处理上非常出色,几乎不弱于同级别的英特尔I3产品,同时其独特的神龙构架使得更适合处理大型任务,尤其是图像处理,视频处理等任务,在办公领域里表现出色,尤其是在专业办公领域里的表现,甚至不会比I5差多少。
而在游戏领域里的支持,则是一般般,经过UP主的实际测试后,发现这款CPU力集成的GPU在游戏支持的时候表现一般般,至于搭配独显的话,则是和其他两家的同类芯片差不多,毕竟玩这些大型游戏的核心在于独显,CPU的影响相对比较小。
最后的结论就是,这款威智科技的WZ2000芯片,完全能够满足主流群体的办公以及游戏以及日常娱乐需求。
再加上价格相对便宜,其在智云官方商城里WZ2010的盒装版本才529元,可以说相当便宜。
要知道预计今年发布的奔腾双核二十周年纪念版,预计售价都要五百元了,而I3更贵,哪怕是二代I3里的I32120散片,都要六百了。
当然这款i32120虽然是二代I3,但其实性能不差,甚至可以说是英特尔一不小心挤多了牙膏良心作品,其采用32纳米工艺,双核四线程,正主频达到3。3GHZ,L3缓冲3MB,只不过内存控制器差一些,支持双通道DDR31333。
然后是三代I3,I33220,采用22纳米工艺,双核四线程,3。3GHZ,L3缓冲3MB,支持双通道DDR31600。
而四代I3里,如I34130,这个也是22纳米工艺,双核四线程,3。4GHZ,L3缓存3MB,支持双通道DDR31600……
这几代I3的参数几乎都可以直接复制了……几乎没啥太大的变化,几乎只在内存支持以及功耗上有一些小区别,其他的几乎一模一样。
挤牙膏的名声,那是名副其实!
当然,因为性能实际变化不大,所以上述几代I3的价格也都差不多,都是在六七百这个范畴。
而威智科技算是新手,第一次涉足这个X86芯片市场,所以给大家来了个优惠大放送,WZ2000全系列,都是双核四线程,支持智云超多线程技术,动态主频技术,统一的OP300图形处理核心,L2缓存512KB,L3缓存是3MB。
然后以主频大小进行区分并定价。
3。2GHZ的WZ2010盒装,官网售价529元,性价比优势直接爆杀英特尔竞品以及A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