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想了个法子,让那些有意书道的人别来打扰,最不济也少来一些。”
岳明先生和卓英先生闻言苦笑道:“书院这里的访客只会比萧家更多。”
“不止蜀州,临近几个州府的书院先生也带着学生前来,的确该想个办法。”
“轻舟有什么想法,不妨说说看。”
陈逸接着便将他的想法讲述一遍,总共两条。
其一是增加学斋的规矩,大抵是引入淘汰和退出的规矩。
例如类似马观的书道有成的学生算作出师。
例如将那些态度、品行不端,或者书道进境太慢的学生从学斋除名。
最重要的是在学斋内专门找一处地方,修建一座用于观摩字帖的地方。
“展示自己书道虽是显得我端架子,厚脸皮,但却是最有效解决眼下麻烦的办法。”
陈逸顿了顿,看着面露思索的岳明和卓英先生,笑着说:
“所以二位,我先前授课遗留下来的字帖,还望你们拿出来放进那处‘展馆’。”
岳明先生和卓英先生对视一眼,不约而同的摇了摇头。
“不妥不妥。”
“既是专为外州前来瞻仰你字帖之人准备,自然要做的大气些规整些。”
卓英先生附和道:“院长说的没错。”
“来人中不乏有意拜入书院学习的儒生,一些涉及课程的字帖不便提前展露。”
两人一唱一和,只说那座“展馆”布置,以及让陈逸重新写字帖,绝口不提学斋的选入和退出规矩。
显然在他们来看,这两个规矩的确能让他们减少一些麻烦。
陈逸自是清楚他们的心思,想了想倒也没推辞。
“不过除了我写些字帖放进去以外,二位先生包括和明,你们也得写几幅。”
听到他的提议,不止岳明、卓英两位书院先生,便连一向老实巴交的马观都是呼吸一滞。
“先,先生,我,我也可以吗?”
“当然可以。”
“这叫做展示书院授课成果,你们三个可都是书道有成的名家啊。”
闻言,岳明先生谦虚道:“使不得使不得,我等书道比起轻舟来差得太远。”
卓英先生面皮厚一些,却是直接应承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