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花了几千万的预算办的八周年庆典,这个重大事项怎么也得匹配这种投入水平吧?
下面呢。
洗衣机下面没了。
包括华艺在的内地电影公司,只希望这是一个做大蛋糕的消息,而不是跟他们抢蛋糕的消息。
——
北平时间4月7号下午5点,人艺首都剧场排练厅,《日出》剧组正在今天的最后一次彩排。
排练厅里,扮演A制配角陈白露的刘伊妃刚刚换完装。
一袭鱼肚白的真丝旗袍,裹住她纤秾合度的身段,立领缀着暗纹盘扣,袖口滚了道银线,衬得肌肤如新雪般透亮。
今天是她第一次带妆试演,台上的徐凡刚刚结束演出,接受在场稀稀落落的人艺内部观众的掌声,大多是人艺的演员和导演。
导演任鸣也鼓着掌上台,他是人艺的业务副院长,也是2000年和2005年人艺版《日出》的导演。
“徐凡的表演很出色,不愧是刚出道时的角色,十多年下来越发纯熟了。”
“谢谢导演。”徐凡脸上并没有多少喜色,因为今天是话剧组第一次考察新演员刘伊妃的带妆表演。
如果说冯远争的认可是小刘拿下这个角色的敲门砖和第一步,那导演任鸣基本可以决定最后的角色归属。
除非人艺的艺术委员会否决他的决定,这基本不可能发生。
其实从濮存心到任鸣,乃至包括徐凡在内的其他演员,对刘伊妃这个柏林影后的成色没有一丝怀疑。
在问界铺天盖地的宣传下,她的表演是被无数观众和专业人士拿着放大镜来鸡蛋里挑骨头的,可谓名至实归。
但电影毕竟和话剧不同,这是徐凡心里不服气的最大原因。
就像路老板早年间凭着商业片《异域》一飞冲天时,其他第六代看他的眼神一样。
我们熬了这么多年到这个位置,你个小年轻凭什么?
“伊妃,准备好了吗?”
“可以了,导演。”刘伊妃刚刚从化妆间走出来,甫一亮相就看得在场的专业人士频频点头。
清冷美艳的妆容、骨肉匀停的身条,都是1930年代魔都女郎的标配。
约莫一周前,路宽从魔都连夜飞回豪宅,那一晚心情煎熬的小刘辗转反侧,半夜在书房研究角色陈白露。
话剧人物和电影人物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就《日出》的陈白露来说,研究方法无非是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理解她“金丝雀”般的困境,把握角色动机和心理逻辑。
只是在舞台化的表演中要注意转换自己的表演方式,和电影镜头下的表演会有很大不同。
电影是细节化和片段化,话剧则强调连贯性和放大化。
譬如小刘饰演的这个角色,无论是肢体动作、表情、声音,陈白露的慵懒语调和抽烟动作,都要夸张放大。
徐凡走到台下,面色不虞地坐在第一排,准备瞧瞧自己这位替代者的表现究竟如何。
她也许因为冯小钢、华艺和问界的竞争关系对刘伊妃有些微辞。
但在人艺戏比天大,只要刘伊妃能胜任,她这个临时顶替陈白露的人艺元老也甘愿让贤。
在这一点上,徐凡作为演员是适配、够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