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明天给你钱,去买吧。”
“好嘞!”
这样的对话以不同的形式发生在千家万户。
画面几经切换,刘伊妃穿着不同风格和朝代的服装在巴黎的地标建筑前流连。
在展示过程中,中法双语的旁白深入浅出地介绍着不同风格的朝代和特点。
不但是叹为观止的浪漫之都的嘉宾们,这会儿内地的观众也求知若渴。
“汉服,起源于黄帝时期,历经数千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款式和风格。”
“汉代的曲裾深衣,体现了庄重典雅。”
“唐代的齐胸襦裙,展现了开放包容的大唐气象。”
“宋代的褙子,则凸显了文人雅士的清新脱俗。”
画面不但有刘伊妃的写实,还有临时赶工的特效技术,将一些历史场景再现。
汉朝的宫廷宴会、唐朝的上元节灯会、宋朝的文人雅集等。
在这些场景中,人们身着不同款式的汉服,进行着各种活动,让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汉服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应用场景和文化氛围。
被观众们封为国内第一导演的路宽的美学设计能力,在这段视频中得以凸显。
整个视频的画面色调以淡雅、柔和的色系为主,与汉服的优雅气质相契合,能够更好地突出汉服的美感。
同时,在一些重要的场景,如汉服展示的特写镜头、历史场景重现时,适当提高色彩的饱和度和对比度。
这能够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让观众更加关注汉服的细节和文化内涵。
而针对刘伊妃的面容和身材特点,路老板又针对性地采用了侧面和背面的打光,营造出一种立体感和层次感。
让汉服的纹理和材质更加清晰地呈现出来,让刘伊妃姣好的面容和精致的华服相得益彰。
华艺的王大军、王小磊两兄弟看到这里就关掉了电视。
“娜拉,你也早点回去休息吧。”
张娜拉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自己输了吗?
显然没有,反而最近蒸蒸日上的事业令她和父亲都感到欣喜。
可是看完这开场十多分钟的文化节目,她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这种无力感倒不是说她对刘伊妃本人有多么信服,她不是服输了。
而是对路宽,对中国和中国的文化。
韩国太小了,太逼仄了,能拿出来的东西太少。
而这个13亿人口的大国,无论是地域的宽度,还是时间的广度,能够给艺术家和从业者们发掘的内容都太多了。
刘伊妃身上淌着中国人的血液,她能代表和诠释如此厚重古典的中国文化,那些华服似乎就是为她量身定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