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短暂又漫长的观影过程中,我们跟随着这个才华横溢的东方导演揭开了西麦农场的谜团,整个过程悬念丛生,紧张猎奇。”
“如果说,戛纳的老朋友路宽去年的《小偷》遗憾地与金棕榈失之交臂是一种遗憾。”
“那这一部他的纯商业片试水之作,则是出道即巅峰,毫无疑问将在各国都掀起一场科幻风暴!”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影片的最后,来自蓝江水博士那句发人深省的疑问。”
“人类如果再无止境地对着自然攫取和毁灭,最终我们定将吞下那枚苦涩的恶果。”
国内的观众兴奋异常,这一次无论是路老板的黑粉还是黑粉都有一种同仇敌忾的快意和骄傲。
我们也能有科幻片让那帮洋鬼子站起来鼓掌十几分钟啊?
我们也能在这样的场合里秀一把民族文化和悠久历史的优越感啊?
博客网、豆瓣等嫡系互联网媒体火力全开,配合分众传媒的电梯广告轮番轰炸,国内的观影期待和热情呼声肉眼可见地被炒爆。
最令国内观众们欣喜的是《北平日报》转载的另一段来自法国权威电影媒体《费加罗》的采访片段。
这其中,路宽既承认了内地电影存在的不足之处,又不卑不亢地给洋人展示了大国文化的骄傲,简直看得读者们交口称赞!
太提气了!
前文提到过,在某些时期内,国内的民众是很在意外界的认可的。
这也是很正常的事。
国家刚刚走出落后的藩篱,走在复兴之路上,这会儿我们还没办法从内心给予自己强大的支持,对外界的评价就会特别敏感。
也是这个时期妖魔鬼怪横行,天天提醒大家要反思。
一直到后世我们再一次跃居世界舞台的中央,整体民族文化的自信逐步地重新建立。
老百姓才开始对西方的评价不屑一顾,只关注我们自身的发展。
管你他妈的,爱谁谁。
继法国《费加罗》之后,英国的《帝国》也在头版头条对电影大唱赞歌。
这帮洋人很欣赏《异域》中对于自然被过度开发的话题噱头,以此来标榜自己的环保主义思想。
另外,《帝国》也对演员的表演提出认可。
“在观影之前,大家都会倾向于认为莱昂纳多和那个年轻得过分的中国女孩会是一对花瓶。”
“但在电影落幕之后,我想没有一个观众不会对中国女孩Liu的惊艳动作和莱昂纳多层次分明的演技感到激赏。”
除此之外,还有《洛杉矶时报》、《好莱坞报道》、《视与听》、《综艺》等均不吝溢美之词。
在国内,影迷们如饥似渴地看着权威电影媒体的转载报道,看着洋人们的吹捧傻笑。
也许最矛盾的只有刘伊妃粉丝,一方面对偶像在世界舞台上的大放异彩感到愉悦。
纷纷开始挖坟之前刘伊妃顶替张紫怡时冷嘲热讽的网友。
另一方面,粉丝有些无法接受其本人在博客上发布的动态,以及和路老板的那张亲昵的合影。
这尼玛上次情人节一起去看电影,现在又是这副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