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相似的题材里,1993年的《辛德勒的名单》最终的MTC评分是94,进入了“影视经典”的序列;
而最近的年份中,2004年的讲述非洲屠杀的《卢旺达饭店》,最终MTC只有79分。
2006年大导演伊斯特伍德的二战日军视角电影《硫磺岛家书》的MTC评分为89。
总体而言,对比同类题材,《天空》首映过后的各类评分比较乐观。
首日550万的票房过后,首周末即8、9、10号三天的票房为1400万,走势依旧比较平稳,既没有大火的迹象,也没有衰减的颓势。
但对于高达6000万美元的营销费用来说,这个数字不是非常乐观。
好在这都在路宽及剧组的预期之内,大家都在等待柏林和奥斯卡的斩获,无论哪一头开花,对票房都会是非常有效的提振。
《历史的天空》在国内的首映在二月底,剧组一起从奥斯卡回国后;
欧洲及其他地区的版权正在洽谈中,会在颁奖结束后尘埃落定,这也是惯例了,总要待价而沽的。
2008年2月16号中午,北美地区《历史的天空》上画一周,总票房数字仅有2200万,题材原因极大地影响了票房增长。
尽管前期的各项宣发已经做到了极致,也有路宽、汤姆·汉克斯、摩尔等主创背书,华裔群体也一直鼎力支持,但客观情况如此,非人力能够扭转。
凯宾斯基酒店房间内,刘晓丽母女和张纯如正坐在电脑前,浏览国内转载的影评和网络舆论消息。
三人脸上的表情都不大乐观,显然国内媒体也是唱衰者居多。
《楠方》充当了反路急先锋,早在首映第二天就转载了国外某些恶评,甚至是自己杜撰恶评来抨击《天空》。
奥运总导演如何,首富又如何?
知道《楠方》历来做派的影迷和读者,都知道楠方系的尺度之大。
在某些历史时段,楠方系内部曾洋洋得意只要“比天低一线”,无事不可评。
小人物他们懒得喷,也懒得蹭。
对于路宽这样的红人——心红人也红的富豪,就是他们绝佳的碰瓷对象,只要就电影本身针砭评论,谁也挑不出错。
即便挑出错,被强压着撤评撤版了,那也是为不畏强权,为正义发声,舍生取义。
当代新闻人的操守不就出来了吗?
担心小记者扛不住压力,于是《楠方》新闻部主任李主编亲自下场,会一会路老板这位大Boss。
他以《中国首富的爱国生意》为题,洋洋洒洒写了个头版:
当民族伤痛成为商业噱头,我们还能期待真实的艺术表达吗?
在谈及《历史的天空》之前,我想先聊一聊近期从电影行业的朋友处得知的一些消息。
譬如,在路某导演连续两年怯战贺岁档和春节档后,竟然在年前又把上一部《塘山大地震》拿出来重映?
还美其名曰4K高清重映,为了做地震逃生的公益宣传。
这合适吗?
也许,这种资本家的难看吃相,也一定程度上暴露出了导演本人对《历史的天空》的心虚。
连续两部电影吃人血馒头,你真是好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