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不再西望,而是缓步下船,穿越泥泞的滩头,来到汉军营地里。
经过一夜休整,将士脸上恢复了些许血色,举手投足间,也明显多了些力气。
民夫和辅卒抬来一桶桶江水。
这些江水经过初步沉淀,入瓮后投入大量姜片烧开,再晾到温热,最后分送各营。
关中瘟疫结束后,战时严禁饮用生水的规矩还是保留了下来。
起初还有人抱怨麻烦。
可当大规模的痢疾腹泻再也没有发生的事实摆在面前,再也无人质疑这条规矩。
比起战时数百上千人因痢疾腹泻而士气溃散,多打烧几捆柴火,实在算不得什么。
路过一处营地,几名伙夫正将沉重的大瓮架在火上,熬煮着粟米与干菜、碎肉混合的羹粥。
刘禅凑近,见粥咕嘟冒着热气,浓香随风飘散,引得排队等候的士卒不时吞咽口水。
刘禅命龙骧司马季舒为自己打来一碗,送到自己舱室中晾凉,而后继续巡营查看。
军中大小上下大多都知,天子时常直接从将士的锅里取食,也不嫌将士的吃食寡淡无味。
刘禅刚刚亲征时,偶有军吏伙夫克扣将士伙食。
米少了,肉少了,盐少了,被刘禅撞见,过不多久,便会有天子近侍带着龙骧郎前去过问。
究竟是真有困难?
还是有人从中贪墨。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即使是小小的管理米面油盐、锅碗瓢勺的小官下吏,也能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为某些人谋些利益。
而当刘禅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须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考察各军情况,并常与将士同用一瓮之食的事情成为军中常识后。
这种贪墨资粮之事发生的概率便大大降低。
因为天子真会因这种小事杀人。
一开始的时候,有些将士私底下议论,说陛下何等尊贵,怎么可能真跟我们这些人吃一样的吃食,不过是以讹传讹罢了。
而当数名贪墨军资,克扣口粮的“巨贪”被问罪诛斩,悬首辕门,引得三军哗然后,再没有人去讨论天子是真吃还是假吃。
真吃还是假吃已经不重要了。
他们的伙食、饮水、住宿、赏罚等小事,因天子举措,较从前得到了更大、更具体的保障,这是汉军将士切切实实能够感受到的。
于是所有议论的杂声全部息止,取而代之的,自然是对天子的颂赞。
刘禅精力不够,于是又从龙骧郎中亲拔五十粗兼文武的心腹,由奉车都尉法邈统领,号为『绣衣使』,为自己耳目。
他们不负责刺探文武百官情报,只是将『四不两直』贯彻到底,轻甲外覆一身绣衣,随机出现在各军,根据刘禅教导的具体步骤,稽核军中是否有不平难鸣之事。
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每当『绣衣使』出现在军营,即便是一营校尉也不敢造次。
都是当兵的,或多或少都有这样那样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