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制图六体,是裴秀在《禹贡地域图》中提出来的概念,却不是他发明的,而是总结前人经验得出来的精华。
魏延手中这张地图,就已经有了比例尺,有了距离,还有了粗糙的等高线。
村落、河流、树林、坡地,台地,湿地,一应俱全,而司马懿的两座营寨,此刻也被标记在了这纸地图中。
在这个时代,算得上一张精度很高的军事地图。
作图完毕,他打马继续向东。
“将军,不能再往东去了!”亲军督拔马上前拦住。
他们所在之地,名曰马嵬坡。
是一处东西宽广五六十里,高二十余丈的台地边缘斜坡。
从这里向南望去,汉、魏双方的营寨尽收眼底。
司马懿大军行军产生的烟尘就在东南十五六里外,魏军的斥候骑兵也已经散了出来。
他们这里已经很危险了。
魏延却不理会,闷声说:“区区几十哨骑,怕什么?”
言罢继续打马东向。
一边记下地形地貌,一边观察魏军行军时产生的烟尘,很快便对魏军的虚实做出了判断。
走了五六里,忽然见到一处树林背后隐藏着一破落观阁。
魏延仔细观察周围,发现并无人迹后勒马走了过去。
断壁残垣,蛛丝如帘。
腐朽的匾额被最后一颗钉子歪斜吊在门框上,上书黄山宫三字。
身侧有一石碑,拂开灰尘,结果发现这观竟是孝惠帝所建,孝武帝也曾微服私幸,王莽篡位前,有传言黄龙堕死在这黄山宫中。
魏延并不在意这些东西,将战马饮饱喂罢,休息了一会,亲军来报,魏军六七十员骑兵正在登坡。
当即翻身上马,带着三十亲军精骑就杀将下去。
马蹄踏踏,烟尘漫起,正在缓缓登坡的几十员魏军斥候一时大骇,迅速拔马掉头逃离。
敌人居高临下,他们马力已失,不可能是对手。
然而还没等他们逃到坡底,便愕然发现,追杀他们的不过是二三十员蜀寇斥候而已。
领队当即大怒,继续远去百余步后率一众哨骑调转马头,朝着向他们杀来的蜀寇冲杀过去。
斥候是军队的耳目,却并非只是耳目,他们还是尖刀,负责剜掉敌军的耳目。
除非愿意耳聋目盲,放弃战场的主动权,否则双方哨骑一旦相遇,厮杀便是他们的天职,一直杀到双方对各自的探视半径满意为止,这就与血腥残酷的前哨战了。
领队的魏军哨骑率先掏出马弓,挽弓搭箭,瞄准了蜀寇哨骑一马当先的那员老革。
而那老革却不如他想象中那般,也以马弓相对,而是手持长槊,似乎是想要与他们贴身肉搏。
对自己箭术极为自信的魏军领队嗤笑一声,对着那老革胯下战马松指射出一箭,随即欲将弓收回,掏出环首刀近战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