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二十几年,这些由国家划分给顾陆朱张等江东大族的客户,既要象征性地向国家上缴部分租税,也要部分服役。
自汉北伐以来,吴国时有嘉瑞,于是孙权颁布国策。
为谢上苍,并褒奖诸文武之功,从今往后,官僚大族所占有的佃户全部免除赋税徭役。
无论是国家赐予他们的客户,还是这些大族自行俘虏、招募而来的徒隶、流民、佃农,一概如此。
当然了,多少还有些许限制。
每家每户的荫客规模,与其家主的官僚数量、官僚品级挂钩。
于是丞相顾雍、大将军陆逊,以及一门出了朱然、朱桓、朱据、朱才等数名大将的朱氏,自然而然获得了最大的实惠。
他们庄园里的佃户规模,基本与国策允许免除赋税徭役的佃农数量相吻合。
从此,这些佃户彻底成为了江东大族的私产,与国家无关。
还未免除徭役赋税时,这些江东大族就已经通过『复客制』迅速扩张了他们的庄园经济,形成了“储积富于公室”的局面。
往后恐怕更加了不得了。
第二个国策,便是国家正式承认世袭领兵制的合法性。
一直以来,江东大族将领率领的私兵部曲,由他们家族内部世袭,国家根据大族子弟的“能力”,授予他们相匹配的官职。
但国家并不负责这些私兵部曲的粮草与抚恤。
新的国策一经颁布,往后江东大族的私兵部曲,便是国家的兵,他们为国出征,国家便要负担他们出征的粮草,倘若战死,国家有责任与义务发放抚恤。
各大族庄园范围内,一应财政、民政、军政,全部掌控在江东大族手中,国家政策无法影响,甚至国家为了征用他们的部曲,还要从国库里发放粮饷。
这是什么?
这是国中之国啊!
当然了,孙权做出这些让步,并非只是他为了称帝的一己私欲,同样也是情势所迫的不得已而为之。
西城一败,诸葛瑾、步骘被俘,吴会之地再度掀起了与汉停战,联和击魏的声浪。
全然不管大汉开出的议和条件,乃是让孙权割还巫县、秭归、夷陵、江陵诸城。
割就割呗。
不然呢?
荆州跟吴会有什么关系?
赢了,我们没好处。
输了,汉魏就打到家门口了。
而孙权移都武昌,显然是想把荆州作为自己的根基,培植以潘濬为首的荆州派,制衡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