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会途中,秦川寻隙问起农灵寺分房之事。
霍元觉自明了弟子心意。
如今这世道,谁不欲得一安身立命之所?
无论是老了之后颐养天年,还是寻道侣结缘,皆是刚需。
何况以这学生的天资,既已踏入练气五层,莫说那民房小院,便是日常打坐在农灵寺的灵田沃土里,也难支撑其修炼所耗。
灵植再耗灵气,终不及练气修士吞吐之巨。
此亦为何天庭严限修行人数——东胜天下灵气有数,唯有先让通过道试者修行,再徐徐发展灵脉,带动后来,期冀将来人人可修仙,寿元绵长。
而如秦川这般“绝世天才”,更是个吃灵的大户。
虽知学生窘迫,霍元觉却未如先前那般从容,反沉声道:“灵区房一事,你眼下确实难办。”
灵宅洞府,素为修行关键。
财侣法地。属于自己的洞府位居修行四大要之列。
眼下九川新建这批灵区房,各仙衙、天营工坊的道人、修士皆虎视眈眈。
农灵寺对此有严规:
首须练气后期修为,次须对百姓或职司有突出贡献,或曾获“优秀道人”旌表,最要紧的……须有一载以上资历。
霍元觉深吸一口烟,道:
“前两项硬要求,以你天资才情,或不久便可达成。然第三项‘一年资历’,却是铁律,难有通融。”
秦川虽早有预料,闻言仍不免黯然。
何兄在琅音阁近两载,家中可见“优秀琅音道人”证书,各项条件俱备,方能申那名额。
自己虽得孙县隍青眼,终究资历浅薄。
见秦川强自平复心绪,霍元觉宽慰道:
“此事不急在一时。若有契机,老夫必为你周旋。”
这话简直视若己出。
“谢老师。”秦川应道。
不多时,一老一少步入农灵寺会议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