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正过程:
通过量子级树脂基体交联优化,纤维排布角度调整为±45°交错织构。
层间剪切强度突破105MPa,轴向模量从147GPa提升至165GPa,热膨胀系数降至1。8×10℃,大幅降低气动加热形变。
这是整流罩材料,T800级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原始参数:导热系数0。018W,孔隙率92%
修正过程:
重构介孔结构为梯度分层拓扑,掺入氧化锆纳米线增强。
导热系数降至0。013W,孔隙率提升至96。5%,马赫数8的气动冲刷下质量损失率从0。8gs降至0。3gs,隔热效率提升42%。
这是隔热层材料,纳米多孔二氧化硅气凝胶。
虽然洛珞只是个学数学的,对材料学一窍不通,他也不清楚这些参数经过修改后各自意味着什么。
但他十分清楚,以系统的智能,是不可能给他地球上根本不存在的材料的。
他需要做的就是把数学模型搭建好,然后那些工程院的大牛们,知道在这个模型里,各个位置所需要的材料最佳参数是什么。
他们自然会找到合适的。
当流形重构的银蓝色数据流最终收敛,洛珞双手飞速的在纸上掠过,一个个对他来说完全不知道含义的数据被他完整的记录下来。
但如果此刻有总体的人,或者资深的航天器工程师在这里,就会十分惊讶的看着这些数据。
尽管验证数学模型中参数的可靠性是超算的工作,但凭借着他们多年的工作经验,也能大致的判断出。
经过这次的改良,火箭整体质量起码要减轻89个点,结构可靠性提升的却远不止百分之十几。
而此刻,虚拟空间中,修正后的长征五号箭体在量子风暴中巍然矗立,每一处参数波动都精准映射着现实材料的物理极限。
只是
“一千七百六十四!”
系统空间内好像都回荡着洛珞心痛的呼喊声。
妈的,这也太烧积分了。
尽管他现在积蓄不少,但一下子烧掉近两千积分,还是十分肉疼。
一积一分当思来之不易啊,这可都是他一场戏一场戏拍出来的,从去年开始到现在攒了快一年呢。
更别说还有【头脑风暴】提前预支了一千积分呢,也不知道还剩下多少。
想到这里,洛珞连忙准备退出系统空间。
趁着【头脑风暴】的时间还没到,洛珞飞速的检查了一下记录下来的数学模型,和整整三大张纸的材料参数。
确定一切没有问题后,洛珞满意的点点头,果断终止了道具使用。
不得不说,【头脑风暴】和【流形重构】简直是绝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