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刘晔在朝中的形象并不好。
刘晔就是在老板的不信任,同事的排挤之下,郁郁而终的。
史书上对刘晔的评价是:
——“以晔之明智权计,若居之以德义,行之以忠信。”
“独任才智,不与世士相经纬,卒不能自安于天下。”
认为以刘晔的才能,如果能坚持忠信,未尝不能成就经天纬地之功,成安邦定国之人。
最后还感叹一句:“岂不惜哉?”
不知是否在暗讽刘晔没有选择汉室,而选择与汉贼为伍。
人生没有重来的机会。
如今刘晔再一次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这一次,他要如何选择?
“我先与子敬一同在淮南购置战船,待将能工巧匠,巨船走舸一并备齐之后。”
“再与你同回徐州见刘使君何如?”
刘晔知道自己此前多次拒绝刘备的征辟不太好,想着将功折罪。
既然刘备要打造战船,招募能工巧匠。
他家族在淮南还有些能量,不妨帮一把。
鲁肃闻言大喜:
“诚如是,则肃不辱使命矣!”
……
接下来一月时间,鲁肃与刘晔都在淮南一带四处奔走。
通过刘晔家族在当地的人脉,最后也成功购置到了两百余艘战船。
其中大船有三十余艘,中型船只有五十余艘,剩下全部是走舸小船。
剩下的便是能工巧匠的招募,江东一带其实也有不少从徐州过来避祸的。
这些人都在刘晔、鲁肃的组织下,纷纷表示愿意重返徐州老家。
至于剩下的本地工匠,鲁肃则开出了双倍价格。
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甚至开出十倍的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