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天佑刘季玉父子来降,正分兵镇抚之际。”
“臣筹画三年,以为可分路军马出击。”
“北路军,便命李相出河北兵,自壶关南下,取河内、攻雒阳。”
“雒阳令司马懿乃李相手下败将,绝非其敌,并不难取。”
“东路军,便命陈征南率舟师五万,溯淮西进,夺谯郡、控颍川。”
“元龙乃湖海之士,豪气贯云,曹仁非其敌手。”
“南路军,臣当亲督荆州精锐,出襄阳、破新野,直指宛城。”
“如此三路齐发,曹操首尾必难顾。”
“至于中路军,伏惟王上亲率徐州虎贲,自下邳西进,会诸侯于陈留。”
“届时四路合围,中原可一鼓而下!”
“昔高祖据巴蜀而取三秦,今王上拥六州之众,万不可失此良机。”
“临表神驰,伏乞圣断。”
“建安十四年春,臣亮谨呈。”
诸葛亮自到荆州以后,便开始规划吞并中原的战略了。
本来他是想先拿西川,然后给曹操来个包饺子的。
但齐国高层却认为应该先取中原。
因为中原之地对于华夏正统有着非凡意义。
一般来讲,你只要占据了河南河北,基本上就没有人怀疑你的法统了。
你就是华夏共主。
所以政治需求大于一切。
基于此,诸葛亮提出了“四个集团军”会猎中原的战略计划。
分别由河北总司令李翊出一路,然后淮南军区司令陈登出一路。
诸葛亮自己再出一路,配合刘备徐州的中央军,给曹操来个包饺子。
中原之地,便可一鼓而下了。
其实仗打到后期你便会发现,各阵营打仗,没有一开始那么频繁了。
那就是因为诸侯变少了,混战也变少了。
随着政权的稳定,各诸侯不再是单纯的军阀混战。
他们稳定根基之后,便有了政治追求。
变得更像是国与国之间的各种军事、政治、外交博弈了。
所以打仗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我打你一下,抢一波就走。
或者我占据你两个城池,等着你来抢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