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司马氏只是在负隅顽抗,垂死挣扎罢了。
外无援军,内生忧患的情况下,败亡只是时间问题。
基于此,李翊在稳住河内以后,便回到了魏郡的邺城。
开始着手迁州治的准备工作。
即准备原来的州治南皮,迁到邺城来。
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邺城相对来说,人口更加密集,经济也相对繁荣一些,更适合做州治。
第二则是出于战略考量了。
河北基本一统,将州治往西南迁,显然是表明要将战略中心向黄河一带拓展。
通过资源的倾斜,方便将来配合刘备南北夹击,全吞河南之地。
做出这个决定以后,李翊一面通知渤海众官员,举家搬迁至邺城。
一面使徐晃领兵,护送自家的家眷到此。
最后,便是上书刘备,请求制定《齐律》,也就是重新制定统一的法律。
其书略曰:
“臣翊谨奏:”
“窃惟河北新定,而袁氏遗毒未消。”
“豪强兼并,黔首流离。”
“猾吏舞文,冤狱丛生。”
“非雷霆之法,不足革积弊。”
“非日月之明,难照覆盆之暗。”
“”昔萧何入关,首收秦律。”
“今大王功盖桓文,宜定非常之制。”
“乞颁《齐律》,使吏知所守,民知所避,豪右知所惧。”
“如此则,王化可昭于燕赵,政基可固于磐石。”
“若待岁月自化,恐生肘腋之患。”
“昔贾谊哭于宣室,晁错削藩酿祸,皆因因循苟且之故。”
“臣虽不敏,敢请大王。”
“法立则奸消,律明则威重。”
“建安十三年夏六月,丞相臣谨上。”
刘备此时正准备返回徐州,启程前方得李翊之书。
仅思考了半晌,便批了一个“准奏”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