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不需要从外地筹集钱粮,仅靠徐州就能填补空缺。
可如果支持这场战事,那苦的可就是徐州的军民咯
刘备一时踌躇难决,只得先回信李翊。
说他会想办法,先筹集起物资,把今年冀州的空缺填补上来。
至于北征乌桓的战事所需资费,还需要慎重考量,不可急于一时。
李翊接到回信,当然也不急。
反正平虏渠、泉州渠的修建还需要时间,他等得起。
这期间,就让徐州那帮官员慢慢开会讨论就行了。
也正如李翊所料,此时的徐州下邳正激烈讨论着,该不该支持冀州打这场北征乌桓的战事。
王脩谏言道:
“如今袁尚、袁熙兵败将亡,势穷力尽,故只能远投沙漠,屈身胡虏。”
“若使郯侯引兵击之,曹操乘虚袭冀,我等救应不及,冀州必失!”
“如此为祸不浅矣,还请主公勒令郯侯回师。”
“勿进为上,慎之慎之!”
现在冀州局势不稳定,王脩担心李翊一走,曹操趁机来攻打冀州。
本来曹刘目前只是面上同盟,关系已经十分紧张了。
此前签订的《冀州条约》,曹操还吃了哑巴亏。
若是被他抓住机会,趁机席卷冀州其他郡县,那将士们这几年的努力可就全都付诸东流了。
张飞立时出言打断道:
“子玉先生信中不是已言明乎?”
“彼并未动用冀州本土兵马,乃征调并州、幽州之军马。”
“冀州各郡人手充足,纵使曹操来攻,亦足以守御。”
“至少撑至我徐州做出反应之前,绝无问题。”
“……唉,不可!不可!”
说话之人,乃孔融也。
孔融算是“徐州大学”的校长,平日有重大会议时也多参加。
见众人竟在是否征讨乌桓人的问题上犹豫不决,乃发表自己的意见。
“乌桓者,东胡也。”
“素不慕中国,不服王化。”
“后为刘幽州抚定,使其感慕中国,驱率外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