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仍有少数士兵,犹豫不能下刀。
李翊借势,再次呼喊:
“军人者,护国卫家也。”
“岂有以刀锋对乡亲父老之理?”
“尔等忍心挥屠刀于亲族乎?”
“若尔等亦有亲人,彼等知之,当何以自处?”
“尔等又于心何安?”
短短几句话,字字珠玑,振聋发聩。
虽然这个时代的军队,纪律性比不得近现代。
但完全没有到,要举刀挥向乡亲父老的地步。
即便是在这个时代,那也是饱受谴责的行为。
果不其然,袁谭士兵愈发犹豫不前,不忍对身前的百姓下手。
“……怎么?尔等竟敢违抗我的军令?”
袁谭眉梢一扬,狞声说道:
“尔等可知违抗我军令,是何下场?”
一名小校跪伏于地,向袁谭泣拜道:
“……主公,若要我等与河南人厮杀,我等纵然战死沙场,亦无怨无悔。”
“只报袁氏厚恩。”
“然要吾等挥刀砍向乡亲父老,吾等实不能为此事!”
这小校的一跪,立马激起千层浪来。
不少士兵、屯长、曲长纷纷跪伏于地,向袁谭求情。
表示大伙儿宁愿堂堂正正的和徐州军打一场,也不愿用这种方式,来逼迫自己的乡人。
尤其李翊军都没有发动进攻,就是不忍心对百姓下手。
这一行为,更加使得袁谭军理亏。
两军作战,多少也讲究些原则道义的。
袁谭此举,就是严重有悖人伦道德。
袁谭见军心大变,心下也知此刻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若是此时退让,他就输的一败涂地了。
遂只能硬着头皮,厉声叱道:
“尔等抗我军令,是为不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