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刘备年纪也不小了。
本身自己起兵就起得比较晚,前半生也大多蹉蹉跎跎地过去。
今年的他也四十二岁了,极有可能走在李翊前头。
尤其随着袁瑛的顺产,老刘已经久违的得到一子。
先不管他还有没有精力去生第二子,第三子。
但他现在也可以算是“老来得子”,总得为后人铺点路才行。
刘备难得遇着卧龙,说什么也要请他出山,乃起身执诸葛亮手,垂泪泣道:
“……先生不出山,如苍生何也!”
言毕,泪沾袍袖,衣襟尽湿。
孔明见其意甚诚,乃握住刘备手,说道:
“将军既不相弃,亮愿效犬马之劳。”
刘备大喜,遂命等在馆外的张飞,将备好的金麻绢帛献上。
张飞听得大哥呼喊,暗叹居然这么快就搞定了!
不过转念一想,大哥这些年没少求贤。
光李翊给刘备举荐的,一只手都数不过来。
老刘面对贤士,也算是经验丰富的了。
遂将金麻礼物带入堂内,诸葛亮当然不肯受。
刘备乃解释道:
“闻先生已举家搬迁回了琅琊,路途遥远,所用颇巨。”
“故此非聘大贤之礼,但表刘备寸心耳。”
诸葛亮这才肯受,于是邀刘备在馆中共宿一宵。
二人同床共枕,抵足而眠,安睡了一晚上。
次日,清晨。
一大早,刘备先送别关羽往青州赴任去。
随后正式拜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
刘备的封赏,一如往常般豪爽利落。
当初初见李翊之时,彼不过一山野小儿,但刘备却力排众议,将之拜为了军师。
当时的刘备,还要顶着巨大的压力。
可如今,在诸葛亮无有任何功名的情况下,刘备拜其为军师中郎将,众皆不敢多言。
一是因为刘备如今的威望已经足够高了,可以压住众人。
二是因为有李翊珠玉在前,谁敢质疑刘备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