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爱尚小说网>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耳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 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辈无主今日必得天子(第1页)

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辈无主今日必得天子(第1页)

孟冬时节,寒风萧瑟,开封城外尘土飞扬。

自官家下诏扩建京城以来,城池内外便日夜喧嚣,一派忙碌的景象。

数万民夫如蚁群般涌动,夯土的号子声、木料的拖拽声、监工的呵斥声混杂在一起,震得人耳膜发颤。

新筑的城墙已见雏形,黄土垒成的基台宽逾十丈,民夫们赤着膀子,两人一组抬着巨大的夯头,随着号令重重砸下,每一下都震得脚下微颤。

外城各处,新辟的街道正如蛛网般向四方延伸。

将作大匠们手持绳墨,在夯实的路面上划出笔直的界线,身后跟着的役夫们肩挑手扛,将一块块标记桩木埋入两边。

更远处,几座新起的木架高楼已搭起梁柱,匠人们攀在竹架上,斧凿声叮当作响,刨花的木香混着桐油味飘散开来。

开封河畔,一队士卒正押送着满载石料的漕船靠岸。

这些从郑州运来的条石,每一块都需四个壮汉才能搬动,将来要砌作城门下的基石。

虽在战国时期古人就发明了砖,隋唐时期以砖包墙的技术也日渐成熟。

但开窑烧砖的成本实在不低,小范围内应用还算凑合,可若用来修筑数十里的罗城,光是耗费的柴炭就是个天文数字。

所以此番扩建垒筑东京城墙,依旧是沿用传统的分段版筑法。

也就是将若干块木板搭在一起,起到模板固定的作用,放置在将要夯打成的墙体侧面,构成一个适当宽度的“槽”。

再把泥土填进槽内,人们手持夯打工具依次夯打,这板夯打好后取下再接着夯打下板,如此反复。

不过为了确保城墙的整体防御能力,会在重要的位置以条石为基加固,再逐层铺上碎砖瓦或石扎等,然后精心筑实以提升牢固。

此外,还加入了纵横木构件以增强稳定性,每根木构件的长度和直径都有严格规定,护门瓮城及马面等设施也遵循此法。

关于古代的工程建设,李奕那是七窍通了六窍——其实真要说一窍不通也并不准确,他对古代特定时期的社会风情、技术发展,也有过一定程度上的了解。

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而且李奕只是一知半解,要让他实际操作安排,肯定是万万不可能的。

好在李奕愿意多看多学,偶尔跟在韩通后面转悠,竟也摸清了一些门道。

古代的工程技艺发展至今,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但囿于古代匠人文化水平较低,建筑经验和施工技术,往往靠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传布和记录。

加之历经五代乱世的摧残,大量的工艺规范都已散佚,扩建东京城的方方面面,都要靠大匠们的个人经验为主。

而且这个时代也没有专业的施工图纸作为参考。

然而总领工程的韩通,却能有条不紊的安排各项事务,不得不说他在这方面很有些本事。

反正换做李奕来干,他是根本不知道从哪理清头绪,这方面他倒是挺佩服韩通的。

汴河边的柳树还未落叶,细枝在风中轻摆,与河面上泛起的粼粼波光相映成趣。

李奕得了韩通的交代,亲自带着随从来到码头,监督运送来的条石卸船。

河岸边早已搭起简易的木架滑道,数百名赤膊的役夫喊着号子,将一块块石料从漕船拖拽上岸。

“李都使请看。”随行的工曹官员指着石料道,“这些条石都是从管城石场运来,每块都按照韩都巡检要求的尺寸凿制,长短误差不超过半寸。”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