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不动声色,回道:“整顿禁军是经由李都虞侯之手,他对麾下的这些人马应该十分了解,由他亲自率领这些精锐作战,想来也能发挥出最大的战力。”
向训沉默片刻,轻叹道:“这次攻蜀调来了禁军不说,彰义军和永兴军也派兵参战,再加上王公手下的人马,已经一万余人,为了保障后勤粮草的运送,民夫役卒也有一两万人,若是再拿不下秦、凤……”
说到这,他住口不言。
但剩下的话向训不说,在场的人也都知道意思……第一次失败或许还情有可原,但这第二次朝廷已经给了足够多的支持,再打不过真就说不过去了。
……与此同时。
凤翔府的衙署班房内,昝居润正坐着奋笔疾书,他负责协调军队的后勤调度,以及攻下城池后安排人员管理,所以他暂时不需要到前线战场去。
但昝居润除了明面上的差事外,还肩负另一项皇帝交代给他的任务,那就是将攻蜀的进展事无巨细的上报。
皇帝可以不插手将领们的具体指挥,但他必须要知道仗是怎么打的,最后不管是胜了还是败了,皇帝心里自然就清楚谁有功谁有过。
没一会儿,昝居润便写好了奏书,他仔细检查了一遍,确定所写的东西没有疏漏。
虽然他不参与作战的决策,但商议军务时他也在场,关于军队的作战计划他自然清楚。
昝居润检查完毕之后,喊来了等在门外的随从,让其将奏疏交由军驿快马送往东京。
……
凤翔府到大散关的距离不算远,李奕率领军队一路急行军,在当天傍晚便抵达了散关。
他下令就地扎营休息,并没有第一时间急着安排作战的军务。
而是先把负责驻守散关的那一支凤翔镇兵的将领喊来问话。
等对方来了中军营帐,李奕也没有过多废话,径直开口问道:“目前陈仓道上蜀军的动向如何?驻扎有多少人马?具体的位置有没有探明?”
打仗的事情容不得含糊,就算李奕再有自信,但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他可以在战略上蔑视蜀军,但却不能在战术上轻视敌人。
来汇报的小校自然也不敢怠慢,一五一十的说出了自己知道的情况。
随后,李奕便把麾下的将校召集起来。
一个骑兵指挥使,六个步兵指挥使,外加一个王景派来的军校张建雄,以及李奕的亲兵指挥使李汉超。
这次出征跟他一起来的义社兄弟里只有李汉超,因为其他兄弟都有自己的军职,李奕并不能随意调动他们。
诸将陆续来了营帐,纷纷抱拳弯腰执军礼:“拜见李都虞侯。”
随后诸将按照地位高低前后站成两列,注视着李奕等待训话。
李奕扫视了众人一圈,这里除了张建雄之外,剩下的将校他都很熟悉。
毕竟去年是他亲自负责整顿的禁军,这次带的又都是殿前司的人马,这几个指挥使的名字他都能随口喊出来。
李奕直截了当道:“等明日后勤粮草准备妥当,后天全军出散关,沿着陈仓道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