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爱尚小说网>天子宁有种笔趣阁 > 第一百八十章 郑仁诲病逝(第2页)

第一百八十章 郑仁诲病逝(第2页)

直到后周太祖郭威以枢密使的身份出镇邺都,并表演了一出“澶州兵变”、“黄旗加身”的大戏。

但郭威与后来的赵匡胤不同,并没有就此削去枢密使的权柄,而是让王峻担任这个要职。

王峻此人非同一般,他可以说是跟郭威“同穿一条裤子的好哥们”,郭威常以表字或“兄”称呼于他,不仅任枢密使兼宰相,还出镇藩镇兼领节度使。

但王峻自恃功高十分骄纵,当年曾阻拦皇子柴荣渡河回京,更是经常对军国政事指手画脚。

当然王峻并不是关键,这货的下场不太好,最后被郭威贬黜而死。

不过在王峻之后接任枢密使的正是郑仁诲。

在郭威自己以枢密使之位造反,且又出了王峻这档子事之后,郭威还能任命郑仁诲为枢密使,可见对其是何等信重。

而且真要说起来,从郑仁诲担任枢密使开始,到后来北宋以文臣知枢密事为定制,这是枢密院制度演变过程中的关键阶段。

文人充任枢密使源自五代初,但那时更多是取代宦官的作用,枢密院并不是一个完善的部门机构。

武臣掌枢密院时期更不用说,统兵权、调兵权的界限比较模糊,枢密使通常也会亲自带兵出征。

哪怕到了王峻时期,这种情况依然没有改变,在郭威称帝之后,王峻也曾多次领兵外出作战。

直至郑仁诲接任枢密使,再到如今的枢密使魏仁浦,以及历史上赵匡胤建立北宋,枢密院彻底被士人掌控,调兵之权与统兵之职由此分离。

所以郑仁诲的历史地位摆在这,加之世宗柴荣对其敬重有加,他的病逝其实比折从阮、刘词之死更为紧要。

也难怪向训和王朴会星夜赶往郑府吊唁。

李奕之所以第一时间认为这事不重要,无非是他考虑事情总是以未来为锚点,从而忽略了郑仁诲活着时在世宗一朝的影响力。

……

夜色深沉,在细雪纷扬中,李奕一行人终于抵达郑家。

远远望见郑府门前素幡高悬,白色灯笼在风雪中摇曳,将门头的匾额晃得忽明忽暗,平添几分肃穆。

府门前已停了两驾青幔马车,车辕上已经积了薄薄一层雪。

李奕认出其中一辆是向训的马车,而旁边的那辆想必就是王朴所乘。

徐胜正要上前通传,却见郑府的门房已快步迎出。那老仆一身麻衣丧冠,须发皆沾着雪粒,他躬身行礼道:“不知可是点检殿前司的李都使?”

李奕翻身下马,玄色大氅上的雪花簌簌而落。

他沉声应道:“正是本都使。”说话间,口中呼出的白气在寒风中迅速消散。

门房闻言,忙又深施一礼:“请李都使随小人入内……”

李奕略一颔首,随他迈进朱漆大门。随行的一众亲兵则被引至偏院暂歇。

灵堂内,檀香的青烟在素幔间缭绕。

郑仁诲的灵柩静静停在中堂,棺板上覆盖着御赐的龙纹锦衾,柩前供着新摘的松枝与冬梅。

向训与王朴早已在堂前上过香,此刻正立于一侧默不作声。见李奕进来,向训微微颔首,王朴则用眼神示意香案方向。

李奕整了整被风雪打湿的衣冠,从管家手中接过三炷线香。随即上前几步,在灵柩前拜了三拜,而后将燃香稳稳插入了铜炉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