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的格物致知,乃至于史前版本的‘共产煮意无政府’理念;
还有负责农业技术的农家、医药技术的医家、外交艺术的纵横家、舆论传播的家……
等等等等。
你不能说诸子百家当中,有哪一家可以完全代表华夏文明的思想结晶。
——哪怕号称‘集百家之所长’的杂家,也同样不行!
但你不得不承认:诸子百家当中,任何一个学派、学说单拎出来,都有其存在的积极意义。
所以在刘荣看来,统一思想,完全不需要通过粗暴的‘罢黜百家,独尊某术’来达成。
这纯粹就是懒人的做事方法。
刘荣要做的,是通过对诸子百家进行统一的思想改造,来达成华夏文明思想统一的同时,尽可能保留诸子百家当中,那些明显有积极意义的学说、学派。
那么,问题来了。
——人家凭啥听你的?
祖师爷都把道路指的明明白白,你刘荣张口闭口一句话,就让人家改?
你有这么大面子吗?
刘荣显然没有。
准确的说,现阶段的封建皇权,还没有根据自己的心意,来改造某一个,乃至诸子百家所有学派的能力。
但刘荣知道:科举有。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对于学派、学说而言,这个‘利’字,无外乎学说的传承。
而传承,就需要人。
只有更多的人,去学习、传承,学派才不会断绝在历史的长河当中。
那要怎么做,才能让更多的年轻人,更积极的投身于某一学派呢?
答案是:做官。
升官发财四个字对华夏人的诱惑力,可谓是贯穿古今。
只有能培养出官员、能让门下底子更轻松的跻身官僚群体的学派,才能吸引更多、更杰出的年轻知识分子,
于是,逻辑闭环大致形成。
——学派、学说,需要有更多的人学习本门学说,来确保学说的传承、延续;
同时,也需要官面上有本学派出身的人,为学说传承保驾护航;
至于年轻的精英知识分子,则需要寻找一块能更轻易敲开‘官场’之门的敲门砖。
同时,也需要通过学说这个媒介,来作为‘报团取暖’的人脉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