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史主体拆分出来的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三个部门,究竟该以怎样的模式、结构建立,又该以什么方式运转,具体负责哪部分事务?
被提格为九卿的执金吾(中尉),职权和过去有哪些不同、多出来的职权是哪些?
五官中郎将并入郎中令,那原本应该由郎中令、中郎将共同负责的圣驾随行事宜,往后是由郎中令独自负责,还是另外找个部门做制衡?
划归大理(廷尉)的备盗贼都尉,究竟是该和过去一样,以预备役军队的成份打击贼寇,还是被改变为专责办案抓捕的差役?
最最重要的是:大农,究竟应该成为一个怎样的部门?
是收全天下的农税?
还是教全天下人种地?
又或者,是劝耕、收税,乃至兴修、维护水利等一切与农业相关的事宜无所不包?
正所谓,皇帝一张嘴,臣子跑断腿。
刘荣大手一挥,清单一列,把自己要得到的改制结果罗列出来,具体的操作过程,却是完完全全丢给了刘舍掌控下的外朝。
偏偏兹事体大,刘舍又实在不敢将这些事儿往下摊派,便只得亲力亲为,以免辜负了刘荣的‘信重’。
自打春夏之交,刘荣放出朝堂改制的口风,到如今秋收已过——小半年的时间,刘舍也才搞定以上这些。
但相较于剩下的工作量,已经完成的这些,依旧是连一半都不到。
——以大司马(太尉)为首的,完全独立于朝堂行政体系外的军政体系!
虽然大司马就是过去的太尉,大将军、车骑将军也都不做变动,但哪怕只是一个卫尉从原本的九卿阵营,被拉入这套军阵体系,也有刘舍忙活的!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既然是军职,那卫尉自然也应该和每一位将军一样,遵从最高军事领袖:大司马的调遣。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卫尉这个‘军职’,责任是宿卫皇宫啊!
宿卫皇宫的卫尉,怎能听命于除天子以外的第二个人?
就算过去,卫尉也不止听天子一人的,而是和外朝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但再怎么着,也不该让掌管禁中宿卫的卫尉,去听手握天下兵权的大司马调遣啊!
这个问题的答案不言而喻:卫尉,绝不能受制于大司马。
准确的说,是在被纳入以大司马为首的独立军政体系之后,与大司马同属一套体系,且职务级别明确比大司马低、理应受到大司马掌控的前提下,仍旧要保证卫尉不被大司马所掣肘。
这就让刘舍这个经验丰富的老丞相,也免不得一阵抓耳挠腮了。
再有,就是卫将军被彻底罢设后,都城长安,以及东西两宫的防务。
过去,汉家的军事级别,以此为:太尉-大将军卫将军-车骑将军-上将军等,以此类推;
原则上,这是一条单向管理关系——太尉就是能管大将军和卫将军,车骑将军就是得听大将军的调遣,上将军也必须遵从车骑将军的调动。
但按照刘荣的意思,一切却都要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太尉改为大司马,仍旧是理论上的‘天下兵马大元帅’,但绝对不能让其插手都城一带的军务。
而次一级的大将军,以及取代卫将军的卫尉——前者有‘非外戚不任大将军’的政治潜规则,本就不怎么受太尉钳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