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爱尚小说网>朕这一生如履薄冰TXT > 第343章 意料之外的纰漏(第2页)

第343章 意料之外的纰漏(第2页)

按理来说,少府内帑这么个特殊的机构,但凡出点纰漏,那事儿就肯定小不了;

从石奋的反应也能看出来:这个‘不大不小’的纰漏,但凡刘荣要穷究,那作为少府第一责任人的石奋,就必定要吃不了兜着走!

而这个纰漏之所以‘不大不小’——之所以能让石奋摸不着轻重,也恰恰是由于刘荣这云淡风轻的态度。

原本是个大事,刘荣却表现的云淡风轻,这才变成一个‘不大不小’的事;

搞得石奋都有些心里没底,不知道该马上磕头认罪,还是再观望观望了……

“走吧。”

“去看看。”

不多时,御辇便在太仆直不疑的驾驶下缓缓停滞——停在了长安南郊的内帑第一大粮仓:太仓之外。

说起太仓,和刘荣其实也算是有些渊源。

——在刘荣于先孝景皇帝年间,主持关中粮价平抑事宜之前,天下只有一个公认的‘第一大仓’:荥阳敖仓。

除了荥阳敖仓这么个超级大仓之外,其余少府诸仓,基本都是差不多的大小和规格。

用后世的一句话来形容:彼时的少府诸粮仓,是按照‘一超多强’的格局遍布天下各地,荥阳敖仓为‘一超’,其余各仓为‘多强’。

而这太仓,彼时就是‘多强’当中的一个;

且彼时并不叫太仓,而是被低调的称之为:长安仓。

所谓长安仓,顾名思义,主要负责储存少府内帑为长安及附近一带,所准备的平价粮。

若粮价出现波动,长安仓便会开仓出售平价粮,以平抑粮价。

若粮价平稳,那长安仓的粮食,就会在粮仓安安稳稳待上一年;

等到了来年秋收之后,便拿去同丞相府收上来的农税置换。

即:少府内帑拿长安仓这些存了一年的粮食,去换丞相府才刚收上来的、当年的新粮。

相府得了这批一年的‘陈粮’,自是用于发放官员俸禄——官员俸禄分为俸、禄两部分,一半发钱,一半发粮。

而少府得了当年的新粮,也只是将新粮重新存回长安仓,以作为下一年的‘战略储备粮’。

这样的情况,大致从长安仓建成的孝惠皇帝年间,一直维持到了先孝景皇帝三年。

到了先孝景皇帝三年,吴楚乱平不久,长安粮价异常鼎沸,刘荣受命主持粮价平抑事宜;

既然是主持关中粮价平抑,那刘荣自然是第一时间,就知道了长安仓这么个宏观调节器的存在。

但刘荣也同时得知:长安仓的储粮,仅仅只能应对粮价的小幅波动。

像当年那般,以整个关中粮商,乃至于贵族群体联合哄抬粮价的状况,长安仓那点可怜的储粮量——就那点平价粮投入市场,连水花都溅不起来。

于是,刘荣自然是只能扯过先帝老爷子的虎皮,从少府内帑所掌控的其他关中粮仓调粮,用于在市场上投放平价粮。

调来的粮食,自然就存放在了长安一带最大的粮仓:长安仓。

一开始还好——百十来万石粮食,长安仓倒还勉强放得下;

到后来,一场粮价战争发展到白热化阶段,刘荣手中掌握的平价粮,一度逼近八百万石,长安仓就明显有些不够用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