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老板,干得漂亮!”陈秉文由衷赞道,“新加坡首战告捷,马来西亚和印尼销开门红,你的团队功不可没!”
“陈生过奖,是您的产品硬,策略对路。”林文雄谦虚了一句,立刻切入正题,恳求道:
“陈生,新加坡市场嗷嗷待哺,马来西亚、印尼的经销商也眼巴巴等着,
十万瓶。不,二十万瓶!
半个月内,能再给我二十万瓶吗?
新加坡至少要十五万!马来西亚和印尼试销转正式铺货,各要两万五千瓶!”
二十万瓶!
陈秉文在心里计算了一下,观塘厂目前日产极限在六万五千瓶左右,二十万瓶意味着需要全力生产三天以上。
不过,如果延长到半个月内,问题倒是不大。
“林老板,”陈秉文沉吟片刻,果断回应,“二十万瓶,没问题!半个月后发货。
后续订单,根据市场反馈和我们的产能爬坡情况再定。如何?”
他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依旧坚持分批、稳健的策略。
既要满足市场饥渴,也要确保供应稳定和品质如一。
“好!好!太感谢了。”
林文雄连连感谢。
“广告投放你全权把握,费用按比例分摊。”陈秉文补充道,语气转为严肃,“林老板,记住,品质是生命线,越是热销,越要盯紧品质和物流。
成功来之不易,绝不能因为供不应求就放松标准!
新马印三国市场刚刚打开,口碑比销量更重要!”
“明白,陈生放心,我亲自盯死品控和配送。”林文雄拍着胸脯保证,“绝不让一瓶有问题的糖水流入市场!”
挂断电话,陈秉文脸上并未露出太多轻松。
新加坡市场的火爆和新马印三国需求的井喷,像一股汹涌的浪潮,既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产能压力。
二十万瓶订单,半个月交付,观塘厂咬咬牙还能应付。
但林文雄电话里那近乎狂热的语气,马来西亚、印尼试销点传来的爆炸性反馈,都清晰地传递着一个信号:东南亚市场的潜力远超预期,这二十万瓶很可能只是开始!
他踱步到窗前,目光落在观塘厂区里轰鸣运转的生产线。
现有的产能,就像一根被拉到极限的橡皮筋,随时可能绷断。
新增加一条生产线固然是根本解决之道,但远水解不了近渴。
在港岛紧急扩产,场地、设备、工人。每一项都需要时间。
一个更大胆的念头在他脑海中浮现:在新加坡设立分厂!
这个想法并非一时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