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强,你去买几瓶不同牌子的汽水、果汁,还有我们的劲霸。”凌佩仪吩咐。
阿强很快买回来。
凌佩仪拧开一瓶本地畅销的橘子汽水,喝了一口,甜腻感瞬间充斥口腔。
她又喝了一口劲霸。
冰凉的液体带着薄荷的刺激和淡淡的果酸涌入,甜度明显低很多。
“甜度差太多了!”李明也尝了,立刻对比出来,“新加坡的汽水,甜得齁嗓子!
劲霸这个甜度,在这里喝起来,确实寡淡!”
阿强是技术骨干,更关注口感:“风味也有问题。
薄荷脑的凉意太突出,盖住了果味和甜感,显得不协调。
新加坡天气热,他们习惯更浓郁、更有劲的口感,劲霸现在这个清爽路线,在这里显得不够劲。”
凌佩仪放下劲霸的瓶子,眉头紧锁。
阿强那句“不够劲”像把钥匙,瞬间打开了她连日来积压的困惑。
新加坡的湿热空气黏在皮肤上,工业区特有的机油味混杂着食阁飘来的饭菜香,一切都带着一种粗粝的、追求即时满足的快感。
这里的消费者,要的不是港岛那种精致的清爽,他们要的是像“大力宝”那样,一口下去就能炸开味蕾、驱散疲惫的够劲!
想到这里,凌佩仪看向李明说道:“李明,联系林老板,我们需要立刻组织一次更深入的消费者调查。
这次不光是劲霸,要把‘大力宝’、高糖柠檬茶、可乐、甚至美禄都加进去!
让消费者直接对比,说出他们最直观的感受和最偏好的口感!
我们要量化‘够劲’这个词!”
凌佩仪意识到,光靠她和李明、阿强几个人,像撒胡椒面一样在偌大的新加坡市场里东奔西跑,效率太低,覆盖面也太窄。
调查出来的情况必然不能代表广大新加坡消费者的真实喜好。
她需要编织一张更大、更密的网。
很快,在林文雄的协助下,一支由三十多名本地大学生组成的临时调查队就集结完毕。
他们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有华裔、马来裔、印度裔,熟悉本地语言和文化,充满年轻人的干劲。
凌佩仪设计的调查问卷简洁明了。
列出市面上所有主流饮料品牌和类型,让受访者勾选自己最常喝的三种,并简单说明原因。
同时,对劲霸功能饮料单独设置问题:
是否尝试过?
口感评价?
不购买的原因?
愿意尝试改进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