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江瀚提到阴平道,在场的众将恍然大悟。
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更深的疑虑与担忧。
虽然《三国演义》里将邓艾偷渡阴平、奇袭灭蜀的故事,描绘得神乎其神,明初时,傅友德也曾效仿此法,偷渡阴平,灭了夏国。
但故事归故事,这条道路的艰险,早已深入人心。
阴平道,全长近五百里,确实是入蜀的第四条道路。
但其实,阴平道又分成了正道和小道。
阴平正道,亦称“白水道”,因其途经白水县而得名。
这是一条水陆兼行的入蜀通道,路线沿着白龙江过白水关,经石门关、葭萌关,最终进入昭化。
而江瀚所说的,邓艾伐蜀的阴平道,其实指的是另一条阴平小道。
这条古道,与其说是路,不如说是一条山间僻径,既艰险又狭窄,其间更有长达数百里的无人区。
其路线从甘肃文县起始,沿白水江向西南,途中要翻过天险摩天岭,走落衣沟、阴平山、最后直达江油关。
这就是一条专门用来军事奇袭的小道。
一想到要率领大军走上这么一条路,在场的众将心里都有些打鼓。
他们之前从关中进入汉中时,就已经亲身领教过蜀道的艰难了。
要知道,陈仓故道就算再险峻,好歹也是一条官道,经历过历朝历代的多次修缮。
可这阴平小道,说白了,就是一条野路!
途中既无标识,也无人烟,一旦在茫茫群山中迷失了方向,那可就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李老歪、邵勇等人面面相觑,都不敢开口接下这个任务。
让他们在平原之上,领兵冲阵,打一场堂堂正正的大仗,这群人个个都是好手。
但要让他们去面对这片崇山峻岭,谁也没有把握能顺利走出来。
身死事小,如果贻误了军机才是大事。
江瀚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却并没有第一时间开口。
他的心中,早已有了合适的人选。
江瀚的目光,落在了不远处,沉思不语的李自成身上。
李自成当然也明白,放眼全军上下,恐怕没有比他更适合执行这个任务了。
他当即站了出来,对着江瀚一抱拳,主动请缨:
“大帅!偷渡阴平这事儿,就交给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