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济格带兵入关后,并未攻打任何一个城镇,而是一路向东,直接杀向了京师的西北门户——延庆州!
在这期间,宣府总兵杨国柱倒是颇为积极,他效仿当年袁崇焕在辽东的“疲敌战术”,先后七次派出了部队,每队数百人,对清军进行不断地骚扰、迟滞。
但阿济格目标明确,他对于这些小规模袭扰,只是派兵驱散,或者干脆直接不理,行军速度根本没收到任何影响。
杨国柱眼看清军兵锋直指京师方向,吓得魂飞魄散。
要是京师有失,他就算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砍。
万般无奈下,杨国柱得硬着头皮,亲率宣府镇最核心的五千精兵上前堵截清军。
但区区五千明军,又怎么是正值巅峰的八旗精锐的对手?
两军在庆阳口附近交战,宣府兵一触即溃,当场被阵斩四百余人,溃逃无数。
杨国柱见势不妙,连忙收拢溃兵,直接缩回了宣府的坚城里,再也不敢出头。
而阿济格也懒得攻城,他们这一趟毕竟是来抢掠的,是来吸引明军注意力的。
一路上,清军在周边乡村地区烧杀抢掠,缴获人畜合计一万五千有余。
阿济格下令把这些战利品就近解送长城关口,交给了专门在长城边上接应的部队。
为了尽可能吸引大明朝廷的注意,阿济格毫不迟疑,率军直扑昌平州而去。
昌平可不是一般地方。
这里的天寿山下,安葬着成祖以降的明朝历代皇帝,也是大明的“龙脉”所在。
昌平守军可不敢像宣府兵那样轻易撤退,他们要是跑了,等祖陵被毁,那可是诛九族的大罪!
于是,昌平守将一边紧急布防,一边火速向京师求援。
消息传至紫禁城,朱由检惊得几乎从龙椅上跳起来。
己巳之变、凤阳被毁的惨痛记忆瞬间涌上心头,难道噩梦又要重演?
崇祯不敢怠慢,他急令兵部侍郎张元佐前往昌平督师,又派心腹太监魏国征前往天寿山皇陵督战,确保陵寝安全。
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被文官们屡屡抨击的太监魏国征,在接到命令后,一刻都不敢耽搁,立刻出发赶往了天寿山。
而被崇祯寄予厚望的兵部侍郎张元佐,却不知为何,竟在京城内磨磨蹭蹭拖延了整整三天才动身。
崇祯得知此事后,气得在宫中大发雷霆,对着内阁辅臣们咆哮:
“尔等终日攻讦朕任用内臣,如今可看清楚了?谁才是真心任事之人?!”
然而,无论是忠勤的魏国征,还是怠惰的张元佐,他们都晚了一步。
还没等他们赶到任上,昌平就已经陷落了,速度之快,令人咂舌。
而昌平陷落的过程,堪称是明末官场腐败、军备废弛的一个清晰缩影。
自从明末以来,在辽东、蓟州、宣府等地,一直流传着各种传言。
这帮边镇的文官武将们一直宣称,是努尔哈赤和李永芳等人会操纵人心,导致内奸献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