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繁琐而庄严的礼仪,旨在向天下宣告,一个融合了满洲武力、蒙古同盟和汉制礼仪的新兴王朝——“大清”正式诞生。
从此以后,他们不再是称雄于边陲的后金汗国,而是志在天下、争夺正统的新王朝。
然而,就在这片由满蒙汉组成、起伏跪拜的浪潮之中,却突兀地矗立着两个纹丝不动的身影。
这两人正是朝鲜使臣罗德宪、李廓。
他们身着朝鲜官服,头戴纱帽,在周遭一片跪伏的背景下,如同礁石般显得格外刺眼。
赞礼官的号令对于他们来说,仿佛不存在,四周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也无法撼动两人分毫。
罗德宪和李廓二人只是紧绷着脸,嘴唇紧抿,梗着脖颈,目光直直地望向前方,刻意避开了坛上皇太极的身影,同时也避开了四周投来的惊愕、愤怒的目光。
刹那间,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被他们吸引了过去。
从高踞坛上的皇太极、到主持礼仪的范文程、再到跪拜在地的多尔衮等满洲亲贵、蒙古各部首领,无一不惊愕地盯着鹤立鸡群的两位朝鲜使臣。
庄严肃穆的典礼氛围瞬间被打破,空气中瞬间弥漫起了火药味。
窃窃私语声在跪着的群臣当中不断蔓延,许多蒙古王公脸上露出玩味和讶异的表情。
而满洲的大臣们则是怒目而视,若非在大典之上,恐怕已经有人厉声呵斥甚至拔刀相向了。
罗德宪和李廓能清晰地感受到四周传来的目光。
他们深知此举的后果,但自幼所受的儒家教诲、“事大至诚”的国策、以及对大明王朝的忠贞,让两人无法对皇太极低下头颅。
朝鲜号称“小中华”,素来奉大明为正朔,恪守儒家华夷之辨,视满洲为夷狄,其国王亦只受大明册封。
让朝鲜使者对大清皇帝行臣属之礼,在他们看来无疑是背弃大明、承认夷狄为正统的奇耻大辱。
在罗德宪和李廓看来,皇太极不过一僭越之辈,夷狄之主,如何能配得上改元称帝?
而且,朝鲜虽然被后金揍了一顿,但名义上和后金只是“兄弟之国”。
弟安能臣服跪侍其兄?
这不仅是个人气节,更关乎国格。
两人的膝盖仿佛被钢钉钉死,宁折不弯。
那挺直的脊梁和梗着的脖颈,在一片匍匐中,形成了一种无声的抗议,
这是对皇太极苦心经营的“万邦来朝”景象最直接的戳破,也是对大清政权最公然的蔑视。
皇太极高踞坛上,将这一幕看得清清楚楚。
他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眼中怒火升腾。
为了获得“国际”承认,强化大清正统,皇太极这次是特意“邀请”了朝鲜使臣参与大典。
他处心积虑构建一个超越族群、包容四海的“天下”体系。
而朝鲜使者的公然抗拒,无异于当众扇了他一记重重地耳光,直接挑战了他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