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谢过大夫后,这才匆匆赶往市场。
江翰三人先前一共凑了八两银子左右,先前给那甲士递了二两,刚刚看伤又花了一两,如今已经所剩无几。
但偏偏崇祯年间,灾荒连年,粮价居高不下。
几人咬牙花了四两银子,买下了四石杂粮,又雇了辆驴车,将粮食装好,准备运回军营。
江翰一手扶着董二柱,一瘸一拐地走出市场,对着飙升的物价不停咒骂:
“亲娘嘞,这年头,越来越难过了,一石杂粮竟然要一两银子!”
就在几人准备回营时,官道旁突然突然冲出来一个男人,抱着半篓鱼,二话不说,扑通一声跪在了江翰几人面前。
“几位军爷,小的刚刚看几位军爷买了不少粮食,不知道还要不要肉食?”
“这是我刚打上来的河鱼,求几位大人发发慈悲,收了吧!”
江翰几人看着跪在面前声泪俱下的男人,面面相觑。
黑子见前路被挡住,眉头一皱,上前一步,伸手就要把这中年男人扔到一边去。
“慢着,黑子。”江翰伸手拦住他,目光直直地落在那篓河鱼上,显然是心中有了定计。
“这鱼我们要了,多少钱?”江翰看着男人,开口问道。
“这位军爷,不要钱,您赏几斤杂粮就够了!”
渔民大喜过望,连忙回应,生怕江翰反悔。
江翰点点头,示意董二柱取了两袋杂粮递给渔民。
渔民顿时感激涕零,连连磕头:“军爷长命百岁,公侯万代!”
待渔民离去,黑子挠了挠头,有些疑惑地问道:
“旗总,咱买鱼干啥?不会真是去改善伙食的吧?”
江翰指了指眼前的河鱼,开口问黑子:
“你听过鱼腹丹书的故事吗?”
黑子皱了皱眉,转头看向董二柱,两人对视一眼,满脸茫然。
见此情景,江翰无奈地摇了摇头,耐心解释道:
“在秦末时,有两个反贼头子叫陈胜吴广。”
“他俩为了鼓动民心,把写有反诗的帛锦藏在鱼肚子里,故意让人发现,用来制造天命所归的假象。”
闻言,董二柱和黑子大吃一惊,急忙压低声音:
“旗总,咱只是讨饷而已,犯不着造反吧?”
江翰翻了个白眼,低声道:
“造反?说得这么难听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