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南群山里的春天,偏偏又是个阴雨连绵的季节。
细密的雨丝无休无止地从天空落下,浸透了义军将士身上破烂的衣甲,让本就冰冷的身体更加僵硬。
不仅如此,义军的武器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
弓弦受潮松弛,失去了力道;腰刀、长枪在雨水的侵蚀下,开始泛起铁锈;
战马的蹄子更是在湿滑泥泞的山路上磨穿了,倒毙在路旁。
饥饿、寒冷、疾病,迅速在这支军队中蔓延开来。
就在义军的士气和体力都濒临崩溃之际,陈奇瑜的几路大军,终于完成了合围。
他们将高迎祥、张献忠等人的全部主力,尽数堵在了一个名叫“车厢峡”的绝地之中。
车厢峡是个位于汉中栈道的峡谷,东西长十几里,但宽度仅有四五里。
两壁是刀削斧劈般的悬崖峭壁,高耸入云。
唯一的出口,只有东西两条狭窄的谷道。
如今,这两条谷道已经被邓玘和卢象升的重兵堵得水泄不通。
峡谷之内,山高路陡,林密草深,居民稀少,连找点吃的都难如登天。
当陈奇瑜得知贼兵主力被围困在车厢峡后,他二话不说,立刻亲率部队,日夜兼程地赶到了车厢峡。
他要亲自见证这帮流寇的覆灭。
如果说明末时期,在大明围剿起义军的十几年时间里,有哪一场战役最有可能把起义军绞杀殆尽,无疑就是眼前的车厢峡之战了。
此时,被死死围在峡谷里的,几乎囊括了明末农民起义军的所有风云人物。
包括闯王高迎祥,八大王张献忠,曹操罗汝才,老回回马守应,闯塌天刘国能,扫地王张一川等等。
毫不夸张地说,只要陈奇瑜能在这里全歼这股贼兵,不说匡扶社稷,至少也能为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再续上几年性命。
此时的车厢峡内,哀声连连,愁云惨淡。
高迎祥、张献忠等一众首领,聚在一个临时搭建的破烂草棚里,每个人的脸都黑得跟锅底一样。
“掌盘子,不能再等了,再等下去,不等明军来攻,弟兄们就要饿死在这儿了!”
“咱们突围吧,能跑几个是几个!”
张献忠最是急躁,在草棚里不停地来回走动,看得众人心烦意乱。
高迎祥指着谷口的方向,声音嘶哑,
“怎么打?你看看外面!”
“官军把出口堵得跟铁桶一样,咱们拿什么突围?”
“再说了,下面的弟兄都多少天没正经吃过一顿饭了,就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拿什么和官军拼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