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官员可不单是清丈土地这一个政绩标准,收税完成率也是政绩标准。
光是清丈上来纸面数据,不收上来实际东西,一样是不堪大用之辈。
第三道是王安石呈递的考成法相关黜免状况。
自三月实行考成法以来,二十余天用作适应,四月起正式实行考成法,事事计入考成薄,五月、六月相关考成呈递文书入京、七月核验考成结果
八月初,关于两京一十四路考成法的核验可算是有了结果。
三千七百余官,万余小吏!
当然,说着不少,可一旦下划到千余县城,也就相当于一县贬掉三两位入了品的官以及十位左右办事的小吏而已。
第四道是关于银行存钱的文书,为章衡上奏。
银行开设一天,存钱合七千三百余万贯。
其中,有六千八百万贯左右都是大商们存的钱,余下的五百余万贯则是官员、勋贵们存的钱。
其中,六位内阁大学士都是存钱主力军,一人存了二十万贯左右。
二十万贯,也就是差不多四位大商合力存的钱,可谓相当之多。
但,对于内阁大学士而言,着实算不了什么。
无它,光是俸禄,几位内阁大学士一年就有三千六百贯之巨。
要是算上杂七杂八的俸禄、职钱、赏赐等,一年搞上三五万贯根本不是问题。
二十万贯,也就是几位内阁大学士为官几年的收入而已。
除了几位大学士以外,太皇太后曹氏、宁远侯顾廷烨也是存钱主力军,都是二三十万贯起步。
其他的钱,则是大大小小的官员,以及勋贵存入。
总体而言,绝大部分勋贵、官员都还是选择暂时观望一二。
毕竟,朝廷的信用嘛。不能说没有,但也几乎为零。
鬼知道是不是朝廷缺了钱,设立银行捞一波就跑?
最后一道文书,则是江昭要呈递上去的文书,其上不乏“炸弹”、“火炮”、“女真人”等字样。
这一则奏疏主要是为应对辽国作准备。
五月末,辽国谴责边疆河东路百姓越界耕田,特地谴使入京。
泛使萧禧,态度决绝,意欲入边勘察边疆土地,以此“证明”大周百姓没有越界耕田。
这样的证明方法,无疑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表面上是要勘察耕田,实则意在勘察大周一方的边疆军事实力。
这样的法子,官家赵策英自然不会答应。